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后进村”到“红旗村”的领路人——记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总支书记徐光明

时间:2023-10-09 08:44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65d4e28e69dbf35ecea05cf520fbc547_img_106_169_613_360.jpg

图为河口村新建的乡村大舞台。

从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俯瞰,目之所及,群山环绕,田畴纵横,别有一番景致。

过去,河口村是贫困村、后进村。如今,这里是安徽省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石台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红旗村……

河口村的嬗变,还得从村支书徐光明说起。1994年退役的徐光明,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一门心思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自1997年在村两委任职以来,历任文书、村主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一干就是26年。

河口之困:没企业没产业 关山难越路难走

河口村以前是什么样子?

位于皖南山区腹地的河口村,距石台县城39公里。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多年来都是省、市、县各级单位重点扶持的贫困村。

生于斯、长于斯的徐光明,比谁都着急。“河口村再也不能这么穷下去。”徐光明说。

石马塘村民组是河口村最偏远的地方,2018年以前,村民们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公路。路不通,村里的茶叶、杉木就运不出去。

“以前出门碾米、买点东西得花一天时间,早上出去,傍晚才能回来。翻山越岭,肩挑手拎,哪里有路哦!”回忆起以前的路,70多岁的石马塘村民组村民陈东华至今难忘。特别是下雨天,出行更加困难,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出行都是难题,更不用说产业发展了。为了把路修好,徐光明三天两头往镇里、县里跑,了解政策、寻求支持。2017年,他和驻村干部一起申报了“安徽省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项目,又整合其他扶贫资金,想把路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

修路是个大工程。“点多面广,资金短缺,同时又要考虑村民的实际情况,仅仅土地征用就涉及到两个村。”徐光明说,在修路时,需要征用部分村民的田地。虽然修路是好事,但是也有一些村民有老思想老观念。村里的一位老大爷刚开始不支持土地征用,徐光明一连5天去他家茶园,边帮忙采茶边和他算“长远账”,一片真心终于打动了老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石马塘村民组终于通了路,全村420户实现了农村公路“户户通”,有力支持了河口村的建设和发展。

河口之治:扶产业帮就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数九寒冬,群山莽莽。

2021年农历腊月廿八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徐光明如坐针毡,他担心村里的在建项目——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厂房和人员安全。

“不行,我得去看看。”夜里十点多,徐光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步行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建一期厂房。

让徐光明牵肠挂肚的这家公司是河口村花大力气招商引资来的项目。

“他很爱学习,眼界开阔。如果不是徐书记的人格魅力,我们不会来河口村投资。”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储啸山说。

河口村位置偏僻,刚开始村两委推动产业发展时困难重重,多次招商毫无进展,但徐光明从不气馁,从不轻言放弃。

2021年,徐光明遇上在别村考察的储啸山,了解项目情况后,徐光明主动向储啸山推荐起河口村的生态资源优势,软磨硬泡终于把投资人请到河口村来考察。

“我们刚来时,徐书记很激动,一刻不停地跟我们介绍,马不停蹄地带我们看点,一直都不让我们‘休息’。”储啸山说,满满的诚意,深深的感动,最终让他决定在河口村发展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项目。如今,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年产溪石斑鱼80万尾,销售收入500万元。

除了发展高山养鱼、食用菌种植外,徐光明还鼓励村里的黄牛养殖户桂来胜成立养殖合作社,吸引村里十几家农户都加入进来。

为了解决桂来胜的后顾之忧,徐光明牵头帮他申请了小型安全饮水项目,并对牛棚改造进行补贴。“以后再也不用赶着牛去小山沟里喝水了。”桂来胜高兴地说。如今,合作社里的牛已经达到100多头,桂来胜的牛就有70多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

几年来,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外,河口村还引导成立了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以前的3万元左右增加到2022年的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河口之美:环境好文化兴 村民日子比蜜甜

村民的“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起来。

“光明支书不光带着我们发展产业富‘口袋’,还常常邀请农技专家给我们培训、上课‘充电’。”河口村村民陈东华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在徐光明的带领下,今年不少河口村村民身上的“腰包”变得更鼓了,生活的幸福感更强了。

天朗气清,水泥路连起一栋栋新房,房前屋后、边边角角卫生都清理得不错。“村里变化太大了,你看我们走的地方,以前是一片坑洼地,现在村里通了水泥路,干净整洁,真是太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沈能胜脸上写满了笑意。

傍晚,在村里的乡村大舞台上,文艺志愿者用自编自导的歌曲、舞蹈、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尚,节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舞台下,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作为村里的老党员,60多岁的徐金生每天都会绕着村子走一圈。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村里的文明实践站紧贴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普法教育、义务帮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让基层群众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的温度,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

“光明吃苦耐劳能干事,带领村两委为村民谋发展,我这个老党员认同他!”徐金生对记者说。由于工作出色,多年来,徐光明先后荣获“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池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石台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石台县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皖美村支书”等称号。

“发展好村集体经济是我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我还想为河口村村民的幸福生活不断奋斗,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发力,带领村民踏上更宽广的致富路。”徐光明信心十足地说,“现在村民们奋斗的劲头特别足,有很多村民提出要投资村集体,大家一起建厂,做些新产业。”(潘欢欢)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