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道德建设 > 正文

石台县:平凡微光汇星河 好人精神耀山城

时间:2025-09-03 16:39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檀世旺的快递车碾过晨霜,邓学毛的锄头叩响山林,潘至胜、潘秋女夫妇守护万家灯火……石台,这座总人口不足10万的山城,却走出16位“中国好人”、19位“安徽好人”,让“好人”成为比山水还亮眼的地方名片。 

大山深藏“国字号”荣光 

在皖南群山中,“国字号”荣誉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普通人日复一日坚守拼来的勋章。 

京东快递员檀世旺的快递车辙,早已刻进石台的每一条山路。2024年第二季度,檀世旺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份荣誉背后,是18年的风雨兼程:每天跑8个乡镇、200多公里,配送近300单,这样的日程他重复了6000多个日夜。 

1.png

檀世旺给村民送快递。

18年前,一位盲人为收快递辗转50里路,险些被车撞倒,檀世旺及时拦下他。“下次,我给您送上门。”这句承诺,成了他翻山越岭的动力。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快递寄到他名下,他成了大山里的“集体收件人”。霜冻天,山路上藏着暗冰,他曾从坡上滑下;暴雨天,车轮陷在泥路里,他扛着包裹徒步两小时;孤寡老人缺药、留守儿童盼文具,他的快递包里总有“ 额外物品”。“有人不理解,甚至打电话骂人,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檀世旺说,但一想到山里人的期盼,他又握紧了车把,“就想让山里的乡亲方便点。” 

仙寓山深处的红豆杉林,藏着邓学毛家族四代人的“绿色承诺”。从14岁开始,邓学毛的父亲邓长根就继承祖辈遗志,精心照料、培育红豆杉,如今年近60岁的邓学毛每天巡山,90多年间,他家祖坟旁的两颗红豆杉种子已繁育成占地30亩、近2000株红豆杉林。“山上林子密,红豆杉苗金贵,移栽下山养壮些再送回山上,存活率能高不少。”邓学毛说。这份坚守,让邓学毛成为“中国好人”,也让“红豆杉守护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有人守护青山,也有人守护万家灯火。潘至胜、潘秋女夫妇是七井山八棚村居民,潘至胜任七井供电服务站站长,潘秋女是“东水西调”饮水工程管理员。七井山路途偏远、条件艰苦,鲜有人愿长期驻留,可这对夫妇一个管电、一个管水,一干就是30多年。每到夏季和逢年过节用电高峰,潘至胜常揣着工具包、干粮和保温壶出门,查看线路、检修设备,一天两顿方便面是常事;春夏季是辣椒种植期,潘秋女每晚8点步行上山查水管,常常忙到凌晨2点。在潘秋女眼里,这是他对村民的责任。

2.png

潘至胜(左一)为椒农检修设备。 

善举聚集“燎原火”能量 

国家级荣誉是标杆,而遍布山乡的平凡善举,则是道德长河的涓涓细流,终成燎原之势。 

“救命!”2022年7月13日下午,大演乡新唐村村民胡昔犬在河边劳作时,对岸忽然传来呼救声。只见一个男孩在湍急的河水中沉浮,刚做完手术的胡昔犬顾不上伤口,纵身跃入水中将孩子托出,自己却因体力不支瘫倒在地。“就想着快点救娃,啥也顾不上。”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最本能的善良。 

2024年3月16日上午,丁香镇丁香村方碑组的一个水渠边传来微弱的呼救声,正在检修线路的中移铁通有限公司池州分公司石台支撑服务中心职员程恭禧与何志浩循声跑去,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连人带车掉进2米多深的水渠里。两人毅然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合力将孩子抱上岸,虽然浑身早已冻得发抖,却异口同声地说:“换谁都会这么做。”这并非偶然,2023年3月,他们也曾合力救起落水青年。 

在石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58岁的张玉峰用7年点滴善举诠释“大爱无疆”:每月靠1200元退休金生活,却每年捐出一个月收入资助贫困大学生,累计捐助1.4万元;献血1500毫升,签署遗体捐献协议,“血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县老年大学,张玉峰是深受喜爱的“银龄教师”;在公益协会,她是事必躬亲的“全能大姐”。从“微心愿”认领到春节送温暖,她像永不停歇的陀螺,带动越来越多退休老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让“夕阳红”绽放别样光彩。 

机制护航“美德花”绽放 

“我们找好人,就像田里找瓜,顺着藤蔓往下找,一找一个准。”县文明办负责人施国安翻开“好人台账”,泛黄的纸页上记着240位“最美石台人”的故事。 

“ 檀世旺送快递路上帮老人买药,邓学毛家族四代看守红豆杉,潘至胜、潘秋女夫妇为七井山居民续电保水,这些事看着小,但暖人心啊。”施国安说,“寻找”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守护,该县出台了《石台县帮扶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通过优先选拔任用、落实各类奖补政策、提供就业培训、走访帮扶等措施,让“好人”不仅有荣誉,更有温度。 

3.png

邓学毛查看红豆杉生长情况。

夕阳西下时,檀世旺的快递车驶进村庄,老人摸着快递盒笑道:“世旺啊,又麻烦你了。”他摆摆手:“不麻烦,您等着就成。”村口的公告栏里,新贴的《“池州好人”公示名单》被山风吹得哗哗作响,像在念着一个个温暖的名字。 

近年来,该县始终在山乡烟火里寻找好人,当山路记得每一份坚守,当山林延续每一份善意,当山乡呵护每一份温暖,好人自然会如红豆杉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在烟火人间长成最动人的风景。(通讯员 徐敏可 江雪飞 文/图)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兵支书”任红伟:让山货“飞”出大山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