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深耕六尺巷文化 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创新结合的典范,其蕴含的“听、辨、劝、借、让、和”的智慧与思政工作中注重沟通交流、化解思想矛盾、构建和谐氛围等理念高度契合。近年来,石台县创新举措将二者有机结合,既为思政工作注入传统文化底蕴,又通过思政教育强化基层治理的文化根基,有效形成“思政引领—文化传承—矛盾化解—社会和谐—宣传引导”的良性循环。
县检察院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弘扬文明新风,强化思政引领
搭建全方位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县法治文化长廊进行更新改造,建成池州市生态检察展示馆、白鹭湾法治文化公园、宪法广场、缘溪村红色法治文化广场,整合完善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8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6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群体“学思讲干”沉浸参与,成为“大思政”创作者和传播者。着力推动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相融合,引导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组织宣传以“六尺巷”精神为代表的礼让和谐文化,将摒弃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约束推动移风易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爱心超市文明积分兑换”等活动600余场次,惠及群众15000余人次。放大78个农家书屋和乡村夜校基层文化阵地辐射效应,组织开展亲子阅读、普法夜校、“小手拉大手”假期结对帮扶等活动,以礼让和谐为主题,制作非遗团扇,编排朗朗上口的石台版“拍手歌”,有效增添文明新风烟火气,让礼让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政基因植根城乡肌理。
演出新编目连戏《献礼》
创作文艺作品,推动思政传承
依托石台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六尺巷文化与本地历史人文、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创新做法,明确创作导向,孵化培育了一批以新编目连戏《献礼》《上寿》和小品《赌怨》等为代表的六尺巷礼让和谐文化主题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间故事的同时,注重贴近群众生活,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和群众需求,广泛引人共鸣。特别是在目连戏作品创作中,融入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让传统戏曲更易被群众接受。同时,该县结合复建60周年职工书画展,用职工书画作品展现六十载奋斗创业风貌,其中,40余幅以“礼让和谐”“团结奋进”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与戏曲作品形成呼应,共同构建起“戏曲传韵、书画言志”的立体传播格局,使古今石台的精神脉络得以一脉相承,思政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好家庭巡讲报告会
广泛宣讲宣传,扩大思政影响
汇聚多方宣讲力量,创新开展“送理论进基层”专题宣讲和常态化网络宣讲活动,推深做实“理响池州”·石台系列宣讲品牌。鼓励引导老干部发挥“银发”力量,组建“银耀老年志愿者”协会,常态化开展和谐文明、尊法守法宣传教育。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县委宣传部联合教体、司法、妇联等部门深入镇村和学校,开展亲子大课堂、普法维权等宣讲16次,覆盖受众1500余人次,推动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庭”宣讲11场次,选树宣传吴云飞等5名“池州好人”、曹翠凤等20名“最美石台人”及提名奖获得者,用身边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完善多元传播矩阵,把学习教育同推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福祉、强化思想政治等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县融媒体、石台宣传、石台文明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今年以来,相关做法先后被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构建了“强思政、办实事、育民心”传播矩阵,有效展示全县在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不断提升石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周小丽)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