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我县邓学毛上榜!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我县一人上榜,他是四代人坚守培育红豆杉 共同绘就翠绿“画卷”的仙寓镇大山村村民邓学毛。
邓学毛,男,1965年3月生,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村民。在山清水秀的大山村,有一户邓姓人家世代守护着山上的红豆杉,将稀松几棵树培育成一片红豆杉林,在四代人接力守护精心培育下,1000多棵郁郁葱葱的红豆杉布满山头。
“蚂蚁搬家” 搬出一片红豆杉林
红豆衫又称紫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因其生长缓慢、发育困难而极为稀少,红豆杉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的一处山坡上,一棵棵野生红豆杉郁郁葱葱,在微风的吹拂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年近花甲的邓学毛注视着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海”,眼里露出慈祥的目光,像是看到家人那般亲切。
从记事起,邓学毛就知道这片红豆杉是太爷爷、爷爷和父亲心里的“宝贝”。父亲邓长根时常叮嘱他,红豆杉很稀罕,一定要保护好它们,党和国家以后用得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亲们烧柴、建房,都会上山砍树,被砍下的木材中就有红豆杉。邓长根发现后,就积极搜集有关红豆杉的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保护红豆杉。在邓长根的引导和宣传下,乡亲们认识到这种树的珍贵,再也没有砍过红豆杉的一枝一丫。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保护红豆杉已经深深地烙印在邓学毛的骨子里。
野生红豆杉幼苗比较脆弱,喜欢阴凉的生长环境,所以要尽量选择偏阴的地方移栽,夏天阳光强烈的时候,要借用外部工具遮阳;下暴雨暴雪的时候需要搭架加固,甚至打牢护坡,哪个环节没做好幼苗都难以存活。邓学毛每年都会收集红豆杉的果实育成幼苗,然后像蚂蚁搬家那样,一棵一棵移栽到屋后的大山上。就在这片崎岖不平的山上,他用坏了数十把砍柴刀,穿坏了不知多少双鞋,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山林,融进了一颗颗红豆杉中。八十多年过去,随着邓家人的培育移栽,红豆杉林在得天独厚的富硒自然环境里不断繁衍扩大,从最初两棵红豆杉老树上的果子,竟培育出一片占地30亩、多达1000余株漫山遍野的野生红豆杉林。
十几年来,邓学毛早已踏遍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平日里,只要不是恶劣天气,他都会穿戴齐整,带上工具,上山巡山。夏天烈日当头、酷暑难耐,邓学毛在巡山过程中身上的汗水如同雨滴般滚落,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山林中的蚊虫多,一天巡山下来,他的脖子和四肢满是密密麻麻的蚊子包。冬天清晨山林中晨雾未散,邓学毛便收拾好行头出门,沿着山中小径步行前往山林深处。山路陡峭狭窄又崎岖不平,路边经常有结冰的小水凼,摔倒是经常的事。就这样邓学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这片红豆杉林。
牢记家训 世代传承守护红豆杉林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保护这片山林是太爷爷留下的家训,父亲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让这些红豆杉越来越多,越来越茂密。作为第四代人,我会时刻铭记父辈教诲,好好保护这片红豆杉。”邓学毛家中,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红豆杉护卫神”6个金灿灿的大字,这是早些年前当地对他们自发保护红豆杉由衷的肯定。“不管有没有肯定,我都要保护好红豆杉,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家代代传承的责任与使命。”邓学毛说。
红豆杉因树皮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一度成为偷伐的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上的红豆杉越来越多,邓家培育红豆杉的故事也不胫而走。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提出高价收购红豆杉,一颗成年红豆杉最高出价2万元。面对诱惑,邓家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卖。如今,守护红豆杉的“接力棒”传到了邓学毛和儿子邓远辉的手上。邓学毛带着儿子上山看护红豆杉时,常对儿子邓远辉说:“一定要牢记祖辈家训,守护好这片红豆杉,不辜负祖辈的期望。”
在邓学毛一家人的潜移默化下,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护林员队伍,成为大山深处的“青山卫士”。守住了红豆杉,也就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更是守住了金山银山。这几年,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邓学毛家所在的仙寓山被成功开发为国家4A级景区。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仙寓山度假,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眺望这片红豆杉树林,聆听邓家几代人接力守护红豆杉的故事。邓学毛说:“我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红豆杉的队伍中来,共同守护好红豆杉这一道靓丽风景。”
从零星两棵红豆杉,到如今的漫山遍野,邓学毛一家一代又一代接续坚守,不畏艰难,在深山中绘出一幅美丽画卷。(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