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化建设 > 正文

石台县:三张证书映照革命传承

时间:2025-03-26 10:36 来源:池州日报石台新闻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3月17日,春光明媚,阳光轻柔地穿过窗棂,洒落在仁里镇三增村村民马小松的屋内。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却上演着一场非常庄重的交接。马小松从一只陈旧的箱子里缓缓取出三张泛黄却平整的证书,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捧在手中。这三张证书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厚重记忆,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 这三张证书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现在交给你们。”马小松把这份珍藏了72年的“传家宝”,郑重地交予安徽革命军事馆。这三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每一张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是马沙林、马旺龙、马旺继三兄弟的赤胆忠魂。马小松粗糙的指尖轻轻抚过证书边缘,那里已被三代人无数次摩挲,泛起了毛边。“小时候,我父亲总说这三张纸是爷爷们用三条命换来的。现在,该让它们在更大天地里发光了。”马小松的声音微微颤抖,目光中满是对先辈的敬重和对传承使命的担当。

“光荣纪念证”是岁月留痕,诉说着往昔的壮烈。1934年对于中国革命而言,是极为艰难的一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在皖南地区,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对革命力量的疯狂“围剿”与镇压。皖南的革命斗争陷入低谷,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像马家三兄弟这样的革命志士,依然坚守信念,从未放弃斗争。

回溯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皖南地区便燃起了革命的烽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安徽地方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祁门山区(原石埭县境内)因其地势险要、群众基础较好,成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许多贫苦农民在党的号召下,纷纷响应,加入革命队伍,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剥削。

马家三兄弟正是在这样的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对旧社会的黑暗充满了仇恨。在党组织的宣传与引导下,他们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毅然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积极参与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田地,为贫苦农民争取权益。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加入了红军队伍,三弟马旺龙担任红军游击队大队长,马沙林、马旺继成为红军游击队战士,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些英勇的战士。1934年,马家三兄弟相继在革命战争中被敌人杀害,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父亲在世时,每逢清明节都要把证书请出来。”马小松回忆道,“父辈们走前说,等天下太平了,咱们马家的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72年来,这三张证书辗转于米缸、木匣、樟木箱,始终被家族成员悉心呵护,纤尘不染。它们不仅是家族的珍贵物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时刻提醒后人,先辈们为了理想与信念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三张证书离开了家族的箱子,但它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更多的人奋勇前行。

如今,在石台县烈士事迹陈列馆里,马沙林、马旺龙、马旺继三个名字被镌刻在那里,旁边的电子屏详细记录着三位烈士的一生,《石台县志》也清晰地记录着马家三兄弟的革命故事。这种“文字+数字”的保存方式,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得以流传,让后人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气概。

“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走访老革命家属、查阅档案等方式,全面征集革命文物线索,并建立数字档案馆对我县红色档案资料进行科学保护。同时,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传承革命精神,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服务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旅游发展。”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江涛表示,这不仅是对马家三兄弟革命事迹的传承,更是对全县红色历史的珍视与弘扬,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更多的人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暮色四合时,满墙烈士的姓名在陈列馆射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玻璃展柜上倒映着参观者的脸庞,有白发老者,他们或许经历过那段岁月,对烈士们的奉献有着更深刻的感悟;有年轻男女,他们生在新时代,从先辈的故事里汲取前进的力量;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精神的传承者。这一幕,就是91年前马家三兄弟用生命守护的“将来”。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