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好人]余义才 蒋普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 决不能放弃我的儿
余义才,男,1941年5月生;蒋普娥,女,1943年12月生,丁香镇红桃村村民,他们是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多年来,家庭夫妻和睦,男主外,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女主内在家料理家务,教育子女,是中国传统农村夫妇的生活方式。俩夫妻为人谦和、通达,邻里相处非常融洽。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一个个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老俩口也终于可以歇歇,享受天伦之乐,含诒弄孙了。

倾尽家财抢救照顾昏迷不醒儿子,给予儿子第二次生命和希望的石台县丁香镇红桃村古稀老人余义才、蒋普娥夫妇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5月3日,在广德县开出租的大儿子余文进,突发脑溢血,整个人昏迷不醒,神志不清,急送往湖州市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救治。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抢救之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七十多岁的余义才夫妇,脚下一个趔趄,顿时天旋地转,险些一头栽倒。这年轻力壮的儿子,我们还指望你能给我们养老送终,孝敬床前呢,你怎么可以就这样就倒下了?
儿子余文进一直昏迷不醒,由于高昂的医疗费用,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余义才夫妇万般无奈下,只好将儿子转到池州市人民医院,将家中所有的积蓄全部用来救治自己的儿子。10天儿子不醒,20天儿子不醒,30天儿子还是不醒,这时,所有人都已经绝望了,也有人劝老俩口放弃算了,别到最后钱没了,人也没了。但老俩口始终坚信儿子能够醒过来,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样走了。医药费再次告急,家里再也找不出值钱的东西来了,老俩口一咬牙,一狠心,决定卖掉家中唯一的一片林场。这本是他们老两口留着养老用的。现在,为了儿子的性命,他们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昏迷了40多天后,儿子余文进终于睁开了双眼,重新回归了这个世界!老俩口老泪纵横。醒后的余文进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体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手脚浮肿,行动不便,运动性失语,只能通过给别人打手势“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余义才夫妇象对待初生婴儿一般,照顾着儿子的生活起居,喂他吃饭,给他洗澡穿衣,扶他上厕所。为了儿子能够早日康复,老两口拖着年迈羸弱的身躯,每天清晨六点不到就骑着电瓶车,护送儿子去8公里外的残疾人康复室做康复运动,中午又不辞劳苦的给儿子送去午饭,为了不让饭菜凉了,老两口总是将烧好的饭菜包裹在毛巾被里,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康复室,每当儿子开心的吃着午饭的时候,老两口那紧缩的眉头便会稍稍舒展开了一下。在这枯燥的日子里他们一直默默忍受身体和心灵的疲惫。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为儿子奔波着,每天晚上新闻过后的天气预报是他们最关注的事情,明天降温去锻炼,要多穿点衣服,明天下雨,要带把伞,简单的话语,但却是那么的贴心温暖。人说,父母的爱象广阔的海洋,即使在孩子一事无成的时候,也会包容他,将他纳入他们温暖的胸膛。余义才夫妇,用朴实的行动,用温暖的双手迎接着儿子的重生。

蒋普娥帮助儿子上康复器械
40多岁的余文进,在父母面前他永远是个孩子,看着年事渐高的父母为自己忙前忙后地操劳,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也没有放弃的权力。他咬紧牙关坚持锻炼,现在已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来,能够自己拄着拐杖走几步,他想赶快康复起来,为父母做点儿事,“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父母身边,即使他们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对着自己唠唠叨叨,但是这就是亲情,这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我一辈子不能还清的债。”
余文进是幸运的,父母在给予第一次生命之外,在大难来临之际又不求回报地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永远是世上最淳朴最无私的大爱!(石台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