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记石台县农民绘画女艺人王秀珍

时间:2021-10-11 08:16 来源:未知 作者:江雪飞 阅读:

  国庆期间,石台县举办廉洁文化美术书法作品展,在参展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中,山水国画《山泉鸣石涧》展品引起众多人驻足,鉴赏这幅充满乡间情趣、富有泥土气息的作品。当讲解人员说“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妇”时,在场的人纷纷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讲解人员说的这位农妇名叫王秀珍,1973年出生于横渡镇河西村一个与世隔绝深山里,凭借着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四十多年来,不畏艰难、不惧困苦,一路坚持、一直努力,不断学习成长,成为一手拿锄把子,一手握画笔杆子的绘画女艺人。

  说起对绘画的兴趣,王秀珍说:“孩童时期看到哥哥在家门口附近的亭子白墙上,用石头在墙上画出缠绕的圆圈,告诉自己这就是头上的卷发。”对于哥哥寥寥几笔的线条就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卷发,她觉得好神奇,于是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家中板壁上的明星海报、周围动物、花草、人物……她就拿起铅笔、钢笔甚至木炭头在纸上、地上画起来,从简单都复杂,她越画越像,家人和朋友都夸她画的像模像样,她也沉浸在绘画给她带来的快乐中。

  这样的日子随着她中考落榜回家,结婚生子戛然而止。她开始了漫长的打工、务农、开店生涯,绘画对她来说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每天有干不完的农活,除了烧饭洗衣家务活,还要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卷起裤腿到田里插秧割稻,生活的压力和困顿,让她喘不过气。当她见缝插针画上几笔时,就有人说,“画画也不能当饭吃,一个农民,本分就是种地,一个女人分内应该是相夫教子。”面对世人的偏见,她不得不将这份热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作为小学教师的丈夫无暇顾及家中事务,大大小小的事,重活累活都落到妻子王秀珍柔弱肩上,看到妻子忙前忙后身影,心中感到特别愧疚。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度过,王秀珍家的生活也日益好转,慢慢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丈夫主动提出将一间房间作为妻子王秀珍的画室,可以在农闲时有自己单独的创作空间。王秀珍说:“那时画室也很简陋,一间空旷的房间里,摆着丈夫搬来的一张桌子,上面支起一块废旧的大木板,再铺上一层垫子,就这样在上面画画。”有了多余的钱,王秀珍就到县城里买几张宣纸,每天对照帖子的样子和自己的想象,写起几笔,画上几张,一边干农活操持家务,一边练习绘画,始终未曾中断过。

  真正系统地学习国画,还是在2010年,王秀珍查出患有卵巢囊肿后,在术后休息的两年里,经人介绍,在当地一位省美术协会方老师的手下拜师学艺,受过专业指导后的王秀珍对于国画的理解更深一层,深感画画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线条的流畅程度,笔墨的浓淡变化以及布局安排,墨法的运用都是值得研究,仅仅是临摹与刻板描摹是无法表达出画意的,需要更用心的体会与作画本人的审美相辅相成。日复一日的学习、揣摩、练习,老师夸她进步很快。在每一幅习作中,通过墨浓淡的挥发,营造出不同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韵味。与此同时,她的病情也日渐好转,身体逐渐康复。

  这时的王秀珍更加坚定了绘画的信心和决心。她的画技渐进,眼界渐开,她说:“现在党和政府政策好,乡村文化越来越丰富,村村都有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大妈们饭后都跳起了广场舞。我的绘画技能也有了展示的舞台。”她在网上自学了平面设计,并在当地一家广告公司谋取一份工作,成为新时代农民艺人,将绘画艺术运用到设计中,参加各种画展,用艺术作品宣传石台旅游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面貌。(江雪飞)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