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沧桑巨变40年 我与池州共成长】石台倾力打造生态旅游 经济增幅强劲

时间:2018-10-15 10:17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许邦荣 王兆 阅读:

“国家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长三角自驾游热门十强城市”、“养生宜居县”等众多称号与皖南县城石台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石台县把“旅游兴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景区创A、宾馆上星、旅行社创强”,全力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国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县生态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接待国内外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均逐年攀高,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产业。

 


 

景区开放发展村民生活幸福感增强

石台县旅游经济起步于1984年,当时开发了蓬莱仙洞、慈云洞、鱼龙洞等省级风景名胜区,被称为“溶洞之乡”,并创下当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的纪录。

牯牛降景区,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院”,2010年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
大演乡新农村村民唐然平在谈起最初的旅游现象时仍然记忆犹新。“刚开始,游客来我们这玩,因为我们家靠近景区,游客有时候来讨水喝,我们还送给他们黄瓜、板栗等食品。”唐然平介绍,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景区边村民也逐渐有了商业意识,自家产的茶叶、香菇、木耳、金针菇、黄花菜等土特产开始走向市场。

“2013年我开了一家酒店,年收入30多万。2016年景区被政府管理后,人流量更大,来我们这的游客量翻了几倍。现在全村50多户都在从事农家乐餐饮和农产品销售,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唐然平说。

“山清水秀纯氧吧原汁原味品茶乡。”双休日,众多外地游客带着老人孩子驱车来到石台旅游,在原始森林搜寻珍禽飞鸟,在秋浦河乘皮筏戏水狂欢,再到农家小院品尝竹笋、绿色野菜、深山土鸡、高山腊肉、铁锅柴饭等特色生态农家饭已经成为常态。全县涌现出了大演乡新农村、永福村,矶滩乡杨坑村等一批以旅游产品生产开发和特色“农家游”的专业村,让当地村民切实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牯牛降山景区周边的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路修好了,旅游旺了,客车通到大山里,土鸡蛋、山花生、小野菜价格高了,成了进山人的‘抢手货’,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地域文化互动旅游品质提升

作为人杰地灵的宝地,石台县远有明末抗淸英雄吴应箕、近有身残志坚的世界语诗人苏阿芒等等知名人物。独特的皖南民俗风情,多如繁星文物古迹,唐代的镇国寺、明代的汪氏宗祠、清代的珂田崇德戏台等等,每个都是古建筑艺术佳品。

为深度推进文旅融合,石台县将李白文化作为秋浦河的旅游载体,与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石台等共同研究这个课题,目前已经举办多届“李白诗歌节”、“当代李白”评选活动,吸引全国诗人、旅游体验师、微博达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并掀起石台旅游网络传播热潮。

“文化为基,旅游提质。”为提升旅游品质,塑造优质旅游品牌。多年来,石台县旅发委通过制定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方案,创新营销方式,通过景区与旅行社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结合,节事节庆与主题营销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推介“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旅游品牌形象。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启动石台县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维护更新,提供更加全面的旅游资讯服务,进一步利用网络集聚人气。

 


 

县域景区化 产业全域旅游化

2010年4月,30国驻华大使节在游览石台后联合授予石台为“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今年来,石台县认真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按照“县域景区化、产业旅游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以‘旅游+’为抓手,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指导并督促县内各4A级旅游景区认真对标抓好整改,提升服务质量;分别加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力度、启动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创建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展省研学旅行基地创建力度。”石台县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台县持续加大旅游行业文明创建力度,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通过开展石台最美导游评选,组织参加池州市导游大赛、“十大名菜”评选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石台县的旅游对外知名度。

“近年来,石台旅游产业发展形势迅猛。仅今年上半年,石台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5.32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6.21亿元。”石台县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安在线 许邦荣, 王兆)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