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身边好人 > 正文

王荷莲:三十五年奉献乡村教育 点燃孩子梦想的指路人

时间:2016-10-20 11:15 来源:未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王荷莲,女,汉族,石台县珂田中心学校考坑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1964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从小勤奋好学,在父母的省吃俭用下,顺利高中毕业。1981年她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参加工作后她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考取了池州师范,在取得了中师毕业证后,又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并于2007年12月取得了专科证书。从教三十多年来,她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教育教学中,用辛勤的汗水,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6年9月荣登“池州好人榜”。

 

 

一、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从教三十多年来,王荷莲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乡村教育一线上,长年在偏远教学点工作,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像年轻教师学习怎样熟练的操作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长年劳累,近年来她身体欠佳,身患顽固性高血压,药物都难以使血压降下,她还有严重糖尿病,并已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学生的作业只有借助眼镜才能勉强看清。即便是这样,她在教学中依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服从组织安排,默默坚守在考坑教学点,一人一校,担任一、二两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量是一般老师的四倍。学校领导得知她有病,经常劝她要及时检查身体,还特批她病假。但她怕耽误学生,总是利用双休日去县城医院看病,有时没看上,就拖到寒暑假才看。这些年她从没请过一天病假,没落下一节课。直到2015年秋组织上为该教学点又安排了一位老师,她担子才减轻了一些。王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也令全校老师敬佩,在年度考核中她多次获得优秀等次。

二、为人师表,以身示范

参加工作后,她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用爱去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王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献爱心的美德。在考坑村里有一位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行动不便的村民,当时家境贫寒,在她做康复治疗时,她和同校的老师商量,为她举办了一次爱心救助的活动,虽然孩子们只捐了几十元,只能买一点营养品,但这是孩子们爱心的表现,使他们从小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仅会得到别人的爱,也要把自己的爱回报给社会。记得1990年,王老师班上有一位叫小云的女生,身患骨髓炎,住院开刀不能来校上课,她就带领学生,组织了“帮扶小组”。每天亲自带学生到她家给她补课,安慰她,直到她病愈,不但帮她从病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团结互助,奉献爱心。村民们还尤其记得这样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在考坑村有一户,只有老夫妻两人,年老体弱,生活非常困难,家中唯一的收入就是茶叶,每逢4、5月份两位老人看着长势喜人的茶叶却愁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王老师就组织学生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双休日就组织年龄较大的学生上山帮老人采摘,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非要买东西给孩子们吃,但都被老师和孩子婉言谢绝了,最后老人只得连连说“谢谢”。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又让他们学到了劳动技能。

三、爱生如子,大爱无疆

王老师特别关爱学生,她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八、九十年代班上经常有学生交不起学费,王老师就自己替他们垫上。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例如留守儿童王俊安、王家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心里老是想念父母,无心学习,王老师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孩子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给予他们浓浓的母爱。双休日,还经常把一些他们接到家无偿辅导作业、照看生活。让他们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和母爱。冬天天气冷,路远的孩子不能回家,王老师就把孩子们带来的中饭拿回家热一热,再拿给孩子们吃。孩子们生病了,她比孩子们的父母还着急,及时打电话给村医,有时还自己亲自送到卫生室。王老师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深深地赢得村民的爱戴,学生的敬爱,人们都说她是一支点亮山村的明灯,奉献着自己,点燃孩子们梦想。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正是王荷莲老师从教三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2016年5月获江淮好教师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