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身边好人 > 正文

李朝阳:两度踏上扶贫路 最美青春献基层

时间:2016-06-24 15:05 来源:未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我要把最美好青春奉献给基层”!这是现任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朝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光是这么说,这位1980年出生的小伙子多年来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2012年5月,刚刚30岁出头的李朝阳被单位选派至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镇村任职第一书记。2014年10月服务期满后,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参加第六批选派干部工作,继续服务基层群众。

图为李朝阳在学习
图为李朝阳在学习

 

从2014年下基层以来,从皖北到皖南,李朝阳始终牢记省委对选派干部以实际行动“六句话”的目标要求,扎根基层,一心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群众口中传颂的“好人”。期间曾获“安徽优秀选派干部标兵”荣誉。2016年5月25日,省内发行及影响力最大的《新安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李朝阳的扶贫经历。
 

深入调查,熟悉村情,增进感情

河口村位于石台县东部的七都镇。全村辖17个村民组,总人口1608人,其中贫困110户,304人,无村集体经济,是石台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刚到任不就,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为了村里的发展事宜争论不休,村组之间发展不平衡是矛盾的焦点;更令李朝阳意外的是,部分群众认为他是来贫困地区镀金的,“肯定不会真心为我们百姓干事”。面对这样的局面,有过两年的选派工作经验的李朝阳迎难而上,决定先从摸清村情、了解群众的需求开始,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改变群众的印象。
 

 驻村不到半个月时间,李朝阳就跑遍了全村17个村民组,在田间地头陪农户干农活、在农户家中话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河口村由原三个村合并而成,大多数村民组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村民组发展水平不一,群众对村里工作意见很大。但此次走访中收集到的80多条建议,绝大多数都是群众对致富增收的建议,这让李朝阳感受到到群众对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如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份沉重的担子顿时压在了身上。
 

在进一步走访的基础上,李朝阳基本摸清了村情,通过深入分析制约该村发展的各种因素,他撰写了“河口村村情报告”。并多次带领村两委和发展大户、致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思路。

 

图为李朝阳走访群众
图为李朝阳走访群众

 

勇于担当,厘清思路,大胆实践

要想脱贫致富,没有产业支撑是不行的。河口村人多地不多,靠发展传统种植业致富难度大。另外,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劳动能力弱低下,人力资源很是匮乏”,他开始思考适合该村发展的可行项目。


李朝阳想到之前在皖北农村工作时看到许多农民利用秸秆种植平菇投资小、收益快,秸秆的回收利用更有利于环保。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考察、市场调研,李朝阳萌生了引导群众平菇种植的念头。他将这一想法向自己的单位和七都镇党委政府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说干就干,李朝阳带领几户村民发起成立了“河口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省民委的资金支持下,完成了基地建设和原材料采购等投资。为了使得这项扶贫发展项目顺利进行,从设备采购、基地建设、菌种管理到上市销售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李朝阳在基地忙碌的身影。为保证平菇质量,他还托朋友从外地请来一位食用菌专家,来村里进行现场做技术指导。
 

2014年,河口村第一季平菇实现丰收,但却出现了一时滞销的情况。当时,周边市场平菇整体滞销。平菇既不耐储又不耐长途运输,如不及时销售会或将损失严重。为保证社员的收益,李朝阳试着打开周边城市的市场,那一阵子,在周边铜陵、芜湖等城市的菜市场内,经常凌晨两三点钟能看到李朝阳和村两委成员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第一季平菇最终产销两旺,并与周边城市的经销商建立长期供销合同关系,成功打开了平菇的销售市场。
 

图为李朝阳在察看项目
图为李朝阳在察看项目

 

2015年底,合作社基地达到10亩,全年秸秆综合利用65吨,产平菇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平菇迎来丰收,平菇产销呈现两旺的良好态势,增加了农户的生产信心,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9户发展到19户,利用农户种植过的废弃木耳棒、农作物秸秆、锯末等作为平菇食用菌主要原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心困难群众 真心实意解难题

扶贫先扶智,李朝阳深刻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他对村里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造册,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活动,及时帮助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两年来,在李朝阳的多方联系下,共为河口村10多名困难学生争取到助学资金1万多元,为村小学争取到电脑、电视机、打印机、桌椅等一批办公用品。
 

村民吴多平上有80岁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下有16岁孩子需上学,家里经济条件差,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16岁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一直想学一门技术,可是面对技校高额的学费又望而却步,眼看着孩子的前程因为经济原因耽误,作为父母的吴多平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得知他家情况后,李朝阳经多方努力把孩子送到了安徽汽车工业学校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学校为其免除了全部学杂费,免除了住宿费,此外还帮助他孩子在学校申请到助学金及生活补助。学校方面听说到李朝阳的扶贫事迹后,深受感动,组织教职工来河口村学习李朝阳同志事迹,并公开承诺对河口村所有来该校就读学生免除全部学杂费,并提供助学金,优先推荐就业。目前,在李朝阳的帮助下,河口村共有4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就读安徽汽车工业学校,此举为这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点燃了希望之灯,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5年国庆期间,为了迎接周边城市一个慈善基金会来当地考察,为当地争取一些外来支持,李朝阳放弃休假呆在村里。由于持续阴雨,期间李朝阳被当地一种毒虫咬伤(隐翅虫),造成了颈部大面积溃烂,医生建议他休息两个月。李朝阳看到工作日志上的满满的安排,他毅然决定坚持工作。村里茶叶合作社厂房建设、平菇商标注册,联系北京的康复专家来村里为残疾儿童做康复训练等等,在生病期间,李朝阳将这些工作逐一落实。
 

两年来,河口村在李朝阳同志的带领下,制定了“整村推进”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通过积极争取,筹集各类项目资金4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平菇种植、黄牛养殖、茶叶加工,一批贫困户率先脱贫致富。利用帮扶经费建设村集体茶厂、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培育管理集体林场、实施光伏电站项目,打破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现象。两年来,河口村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李朝阳同志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他为民服务的态度,羸得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七都镇党委副书记储中庆介绍,在选派干部年度考核时候,李朝阳得到了群众满分的评价。这既是对他辛勤工作无私付出的感谢,也是对他深入群众关心百姓的极大褒扬。他在河口村驻村帮扶工作的事迹入选了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的会议交流材料汇编《驻村工作队长谈扶贫》。
 

“让河口村广大贫困户脱贫,让更多百姓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李朝阳表示,在扶贫这条路上,他会坚定的走下去。“把人生最青春的岁月献给祖国的扶贫事业,我认为值,也必然是难忘的!”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