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崇实中学:保存半个世纪的生物标本纳入校本教程
“老师,这些生物标本是怎么做的啊?可以保存很久吗?看起来真神奇!”5月27日下午,位于石台县七都镇的崇实中学范有图书馆二楼,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10名八年级学生围着生物老师李玲问个不停。这里保存着近百种生物标本,标本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这样的生物标本科普课已经上了十多年。
记者看到,这些生物标本有些是骨骼标本,如人体骨骼,用防腐木和玻璃罩住;有些是浸制标本,如胎儿标本,浸泡在装满防腐剂的玻璃器皿中;还有些是剥制标本,如鸭子标本,放置在防腐架上。标本室不大,但品类有近百种,被精心保管着。
“动物标本比植物标本更难制作,对制作者的水平要求很高。据校史和老师们记录,这些标本都是1962年以前制作的。针对动物标本的不同属性,学校安排专人进行‘保养’,比如严格配比更新防腐剂、检查标本,确保标本状态完好。”李玲向记者介绍道。
“我们是八年级学生,对开设的生物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刚入初中时,老师就带我们上校本课程,其中一节课是来参观这个生物标本室。今天,生物老师讲得更深入,加深了我们对于生物尤其是标本的理解。我想,或许我自己可以制作一个动物标本。”该校学生沈灿说。
上生物标本科普课在深山里的崇实中学已是常态化。
“不仅生物老师上这堂课,我们早已把生物标本室纳入校本教程,每个学期都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我可以骄傲地说,崇实中学尽管地处深山,但孩子们能在初中阶段就见到了一般大学生物系才能够见到的标本。其中,有不少学生受到启发,考大学时选择了生物、医学相关专业。”崇实中学副校长焦目祥说。
标本难制作、难保存、难运输,对于几经搬迁的崇实中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谁也没有想到,这些标本竟已保存了半个世纪以上。崇实中学已有101年历史,原址坐落在老石埭县城——广阳城内的孔庙。解放后,因修建陈村水库(太平湖),广阳城各单位搬迁到周边,分散安置,崇实中学搬到了太平沟村。1962年由太平沟村迁址来七都镇后逐步演变为七都中学,后于1993年恢复校名“崇实中学”。崇实中学是石台早期学生运动的发祥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石台党组织的摇篮,在石台历次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校长潘晓山说:“我们学校百年历史,迁徙多次,师生极力保护所有教学用品,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洪水肆虐,都没有丢下这些财富。我们今天要让孩子们学好用好它们,把它们当成校史资料、教学资料继续传承,让崇实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池州日报 刘晓丹)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