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镇龙山村:阵地建到家门口 服务做到心坎上
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党群服务综合体聚焦群众诉求,以爱筑“家”,打造为民服务温馨港湾——
阵地建到家门口 服务做到心坎上
“过去,我们都是有事才来党群服务中心。现在,党群服务综合体成了群众的‘宝藏中心’,每天都来这里‘打卡’。”谈起党建阵地带来的新变化,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村民王根莲感慨地说。王根莲口中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是龙山村集党的建设、教育培训、文化活动、议事协调、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2023年11月,龙山村党群服务综合体被市委组织部评为“示范型党群服务综合体”。
暖心服务 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接到村里的电话通知,我马上就赶来了!”7月16日上午,在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种粮大户查振龙签字并领取了150公斤复合肥。
前段时间,石台县因暴雨导致部分种粮户水稻受损。灾后,石台县立即为受灾种粮户发放复合肥作为受损补偿,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受灾户,及时将复合肥发到他们手中,助力农户生产。
“小汪,我的慢性病证过期了,医保报销办不了,能帮我在村里办理一下吗?”近日,远在合肥市治疗的村民马小三打电话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徽求助。
“行,您把医院开具的诊断单和相关检查单拍照发给我,我马上帮您申请。”为了不耽误马小三的治疗补助发放和医保报销,汪徽拿到诊断材料后第一时间在“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上申请了重新办理慢性病证。
在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80岁以上高龄津贴申请转报、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代办等57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服务项目。
汪徽告诉记者,她平时工作的内容主要围绕为村民办理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服务事项。“村里有不少老年人,他们不会操作手机,这就需要我们办事人员多一些耐心。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的服务就要立马跟上去。”
细节入手 打造群众第二个“家”
上午10点,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热闹非凡,村里十几位老年歌唱爱好者正在排练石台民歌的新曲目。其中,73岁的涂满枝和老姐妹们相约来到这里唱戏。
“空调、电扇、热水……一应俱全,什么细节都给我们想到了,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是我们老姐妹常来的好地方。”作为村里的老年人,涂满枝表示,党群服务中心对老年人的关爱,让她受到很温暖。
这边老年人在热闹排练,另一边的“儿童之家”也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8岁的胡锦辉和10岁的胡瑾萱是姐弟俩,平常白天父母要上班,党群服务中心就成了姐弟俩暑期常来的地方。
“这里有很多课外书籍,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当天上午,他们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儿童之家堆积木,村里的工作人员不时过来帮着照看孩子。
“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进不进来、有没有人气、热闹不热闹,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健如是说。
为了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的第二个“家”,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集党群议事厅、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积分超市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真正成为便民服务的主阵地、党群活动的聚集地。
汇聚力量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随着党群服务综合体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服务群众的人手不够怎么办?
“龙山村以党组织为核心,动员热心村务的老党员、村民、社会志愿者,组成龙山村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党群服务综合体运营管理。”陈健介绍道。目前,龙山村的15个村民组,到处活跃着志愿服务者的身影。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志愿者身着红马甲,进村入户,将村民反映的问题记录在民情日志本上,及时向村两委反映,成为一个“移动的党群服务中心”。
与此同时,聚焦群众需求,龙山村两委对居住分散的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组建便民小分队开展上门服务,实现“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前不久,在毛街村民组,针对患病卧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村两委干部上门帮助村民蔡小捡办理了“两项补贴”认证。
今年以来,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263人次,办理57个事项,解决46个问题,上门服务159次,真正做到面对面联系群众、心连心服务群众。
“龙山村将继续坚持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为宗旨,不断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切实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提升党员的‘加油站’、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陈健表示。(潘欢欢)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