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钱建华:“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艰苦哪安家”

时间:2024-07-22 11:14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艰苦哪安家。”这是钱建华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用一生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

钱建华出生于1933年,自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伸出援手,治好了他的病。这份恩情,让他坚定了跟随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建华主动申请前往一线,但最终因年龄原因未能如愿。但钱建华并未放弃,终于在1953年初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担任所属部队炊事班副班长。

“我们去的第一天晚上就遭到了5架敌机的轰炸,最后100多人不幸牺牲。”回忆往事,钱建华陷入了沉思,他说:“那时我一个人要负责80个人的饭菜。不仅要保证战友伙食,还要时刻警惕敌机的侵扰,几乎没有觉睡。但一想到牺牲的战友,觉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钱建华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并转入军事学院学习,后在部队担任汽车司机、班长等职位。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政治上主动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钱建华被分配到铁道兵部队,参与铁路的修建,专门负责运输工作。“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谈起修铁路的往事,钱建华不自觉地哼起了歌曲《二郎山》,他骄傲地说:“你们都唱过《二郎山》吗?二郎山的公路都是我们修的。”对于修铁路跑运输,钱建华特别有感情,在之后的十年间,他参加了我国4条铁路的建设,创造了行车202887公里无大修、随车工具10年无丢失和安全行车17万公里的成绩。由于成绩突出,他还曾被部队邀请专门做《行车20万公里无大修随车工具10年无丢失》巡回报告。

“当一个驾驶员仅会开车是不够的,必须摸透车辆的技术性能,掌握车辆的检查、保养和各种道路、气候条件下的驾驶操作方法,要学会各种保养和小修,对车辆各部位的情况心里有底。”聊到汽车,钱建华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性格细腻的他把各种随车修理工具分为借(外借工具)、点(随时清点)、用(按用途使用)、保(及时保养)、修(坏了及时修理)五类。那些年,他没有丢失和损坏一件工具,成了战友争相学习的榜样。

在部队的25年间,钱建华8次被评为“五好战士”,15次被评为“安全标兵”,6次被评为“节约标兵”,5次荣立三等功。退伍鉴定中这样描述他,“工作积极负责,对车子保管很好,技术钻研很专业并能帮助别人。”

退伍后,当组织询问钱建华想去哪里的时候,钱建华说:“哪里艰苦去哪里,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样,1978年,钱建华被安排到石台县农机局工作。那时的石台县,不仅贫穷,交通也很不便。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钱建华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他常说:“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中,他始终将勤俭、节约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走在路上即使看见一个螺丝帽也要捡起来,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东西留着都有用。

如今,钱建华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始终如一。他说:“是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他每天最爱的事情就是看看电视剧,在战争片中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钱建华又深情地唱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钱雪梅   江雪飞)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