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民营”改革进行时!石台这样养老……
五月的石台,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在小河镇敬老一院庭院里,三三两两的老人们正聚在院子里排队等待工作人员帮忙理发,有的则聚在一块拉家常,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今年73岁的王云发老人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喜滋滋地说:“每天饭后就到院子里走一走消消食,活动活动手脚,老是不动感觉人都僵化了,有时候也会在活动室跟院友们一起打打牌。”他向记者介绍着这里的晚年生活。
这是石台县民政局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让专业的养老团队做专业的事,以高质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一个新路径。
针对传统的敬老院经营者、管理者都是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且身兼多职,事务繁忙,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服务对象的保障能力不足等客观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将全县15所敬老院进行“公建民营”改革,实现了“整县打包”、市场化、品牌化统一运营,由安徽省万家信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管理,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今年68岁的孤寡老人蒋作林自中风后无法自理,也住进了小河镇敬老一院,他说:“今年是我待在院里的第三个年头了,我什么都做不了,平常全靠护工帮我弄,他们每天都会为我们收拾整理房间,送水送饭,比家里好得多,服务既专业又周到。”
护工汪传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在护理完自己需要负责的院民后,会用消毒液将房间里里外外打扫一番,天气好的话还会将院民们的被褥抱到院子里晒一晒,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到庭院里逛一逛。专业化品牌化养老服务理念与敬老院现代化的硬件相结合,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自“公建民营”改革以来,小河镇敬老院一院,无论是在软硬件上,还是在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已将所有的房间进行整理和打扫,换上了统一的床品,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同时,每周伙食从老年人适口性出发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改变敬老院管理模式,原来的管理层人员已转变为服务人员,分片区分人员服务每一位老人,每位工作人员都秉持着“小事各包干,大事一起干”的工作理念。
作为院长的程贤来对敬老院的“公建民营”改变是打心底感到高兴,他说:“从4月1日公司接管以后,首先公司陆续配齐院内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设施。食堂菜品比之前更加丰富,伙食注重营养搭配,后期我将坚持不懈地做好服务工作,把院民当作自己的家人看待。”
截至目前,小河镇敬老医院的可喜变化,是我县15家敬老院积极探索并实施“公建民营”养老改革、主动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生动缩影。
下一步,安徽省万家信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还将对全县15所敬老院的护工进行培训,从服务规范、安全管理等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完善,让敬老院的老人们安享晚年。该公司负责人刘学道介绍:“今年我们投入了1080.6万元用于全县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房间和院落设施的提升改造。”
同时,该公司还将摸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新路径、盘活养老院空置床位,向社会老人、留守老人开放,进一步提升石台县敬老院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据统计,我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26.93%,其中低保、五保、重残、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口占21.13%,是人口老龄化、困难老年人群占比较大的地区。我县“公建民营”养老模式进一步推广后,民政部门和属地乡镇由“自主办”转为“直接管”,农村特困老人“愿住尽住,需托尽托”。
“公建民营的初心是在做好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政府管理压力,由第三方按照市场化、品牌化的模式统一运营,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让老人生活舒心、政府放心。”县民政局局长陈桂萍解释道。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制定《石台县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绩效考核办法》,从制度建设、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供养水平、医疗护理、文体娱乐、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对运营公司进行考核,增强全县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金紫微 江雪飞)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