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驻村工作队:当好驻村“四员” 奏响振兴新乐章

时间:2023-11-24 16:46 来源:横渡镇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以村为家,驻村“驻身”;以民为亲,驻村“驻心”;以号为令,驻村“驻责”。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认真当好党建“指导员”、致富“领路员”、治理“引导员”、服务“勤务员”,持续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当好党建“指导员”,夯实基层战斗堡垒。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深化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新一届村“两委”能力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软硬兼施”切实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协助改造河西村党群服务中心,目前老年活动、打卡健身、阅读书籍……这些在全新、功能齐全的河西村党群服务中心都能实现,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注重“软环境”营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主题党日”活动,驻村以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次,带领新、老村“两委”班子赴邻市、县、镇学习考察6次,不断学习经验、开拓眼界,转变思想,激励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当好致富“领路员”,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河西村驻村工作队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驻村以来,工作队积极了解村情民意,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因地制宜,培育富硒经果、林下经济、采摘休闲等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办大事”。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对接兴石集团,投资兴建近19亩的菌种生产基地,集中培育种植羊肚菌、松露、虫草等品种,提供就业岗位35个,村民较以往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亩均增收可达1.5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另一方面开发休闲采摘产业,依托河西村“十里花果长廊”村庄特色,栽植2800余亩生态经果林,2022年盛产硒李30万斤,销售收入达到了80万元,同时推行“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流转近70亩土地,主打“奶油红颜”草莓种植,开发烧烤、农家乐等休闲体验项目,丰富村庄的旅游项目,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共富。

当好治理“引导员”,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村子发展好不好,关键要看治理水平强不强。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由乡村振兴工作队牵头,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体系,组建村级网格16个,累计召开推进会议10次,实现对河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拆除废弃猪圈、危旧房屋、违规围墙围栏60处,完成改厕69户,切实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驻村以来,持续推动健全河西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体系,依托“板凳议事会”“乡村振兴夜校”等载体,搭建村民议事协商平台,聚焦村民难事、急事、烦心事,制定简明扼要的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环境“红黑榜”监督机制,举办“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系列评选活动6次,推行“文明积分”制度,选树先进典型、宣传道德榜样,让“身边人”“身边事”全面提升乡村自治能力。

3-3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_副本.jpg

当好服务“勤务员”,坚守拳拳为民初心。“让群众的收入高一些,出行的道路更通畅一些,看病能够更方便一些,创业就业的机会更多一些……这些是我们开展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西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祖祥说。“村里的主干道名叫爱国路,之前只有3米多宽,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不好,不仅制约了交通,还阻碍了河西的发展。”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始终将修路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协助落实河西村道路拓宽工程。2022年6月,路面宽6.5米,长7.8公里的爱国路建成通车,串联起各个村民组,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队对全村16个村民组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研判,提出解决方案,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驻村以来,累计调解群众纠纷31次,征求意见建议73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21人次,为民办实事182件。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