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扎根科研一线勇担社会责任——记省级科技特派员赵辉玲

时间:2023-07-19 11:43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兔子没有汗腺,散热能力差,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这两天,要及时利用风扇、地面洒水等方式对兔舍进行降温。另外,饮水里可以适量加点VC以提高兔子的免疫力。”近日,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赵辉玲一边忙着给皖南黄兔做健康检查,一边向安徽省义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勇介绍高温环境下养殖兔子的注意事项。

今年58岁的赵辉玲在农业科研一线坚守了30多年,成功培育了皖系长毛兔和皖南黄兔两个国家级家兔新品种。早在2002年,赵辉玲就同前来省农科院实验室购买种兔的汪勇父亲汪善义结缘,帮助汪善义解决兔子养殖中遇到的困惑。2014年,她在石台县科经局的牵线搭桥下,担任安徽省义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

此后,赵辉玲团队与该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福建黄兔和新西兰白兔进行品种间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系统选育,克服重重困难,培育出新的肉兔品种——皖南黄兔,为实现家兔良种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皖南黄兔体型中等,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遗传性能稳定,有效解决了地方肉兔资源生长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

谈及皖南黄兔品种的优异性,汪勇介绍:“在赵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皖南黄兔抗逆性强、品质好、生长周期短,能够在84天就达到出栏要求,相比之前的肉兔品种周期缩短了近一个月。”

家畜新品种培育时间长、难度大、耗费多、失败率高,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很难出成果。为了确保新品种培育成功,赵辉玲常年带领团队奔波于合肥与石台两地,及时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该公司兔舍育种上。

经过几年的发展,皖南黄兔品种遗传性状稳定、性能优越,该品种在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实现了石台县国家级新品种零的突破,也为我国种业增添了一枚“中国芯”。虽然名叫皖南黄兔,但经过试验,它可以在我省南北各地饲养。目前,汪勇在石台县、宿松县、绩溪县、黟县等地都建立了种兔基地,共存栏优质种兔5000多只,年出栏商品兔近10万只。30余年来,赵辉玲教授潜心品种选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她因此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员、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执行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先进个人、省直机关“十大女杰”等称号。去年5月,她被授予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团队中,赵教授将自己在一线工作的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耐心指导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谈及未来的发展,她说:“只要是对兔产业发展有益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一想到我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提高养殖户的效益浑身就充满了干劲。未来,我希望皖南黄兔能够走向全国,形成石台特色产业名片,惠及更多的农村养殖户。”(金紫微   江雪飞)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