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患者“健康路” 俯首甘为“老黄牛”——记县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汪文德
他从事临床工作已经33年,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摸爬滚打过,在推拿科、外科、骨科等技术岗位上默默奉献。30多年来,他用自己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在一定的医疗领域尤其是中医的治疗方面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被同事们誉为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他就是石台县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汪文德。1988年毕业于芜湖中医学校的汪文德,怀揣着对家乡热爱和学校所学医学知识,先后在丁香镇、七都镇、原河口乡等基层卫生院为乡亲们把脉问诊,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乡亲们需要,他都随叫随到,及时为乡亲们消除病痛。他说:“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里,我把所学运用到为乡亲治疗中,并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创新,不管多累多苦,每当看到淳朴乡亲们康复就是给我最大的鼓舞。”
随着汪文德中医医术不断积累丰富,1994年,他被调到石台人民医院工作。他说:“我可以为更多的病人服务,也能学习到更多医学知识。”推拿科、外科、骨科……都是他曾经工作的岗位,他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症下药,他救治的病人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小兵说:“每次汪文德坐诊时,病号最多,每周至少有4到5次手术。特别是救治危重病人,汪文德凭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常常能够做到胸有成竹,胆大心细。”
2007年,仙寓镇莲花村一位93岁的高龄老人,髋关节坏死,卧床不起,前来救治。看着病床上的老人瘦骨嶙峋,疼痛不已地呻吟着,汪文德非常着急。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治疗?部分医生不敢妄下定论。遇到同样病情,如果患者年岁不太高的话,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效果最佳。可是病人已是耄耋之年,手术风险很大,在场的医生都在犹豫。目前为止,医院也没有对这么大年龄的患者进行此类手术的先例。就在此时,汪文德站出来了,在取得病人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大胆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很好,老人终于可以下床走路,行动自如。他的这例手术,成为该院有史以来髋关节置换年龄最大的医疗范例。
汪文德不但在骨科治疗上医术精湛,中医药治疗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横渡镇河西村65岁村民杨新芳对他的医术医德更是肯定。几个月前,杨新芳吃不下睡不着,浑身没劲,整个人骨瘦如柴,两条小腿肿得发亮。到医院一检查得知是小肠严重糜烂,子女将他带到上海治疗32天,花去十几万元医疗费,效果却不明显。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岳父日益消瘦,杨新芳的女婿建议他找汪文德医生看看。一提起汪文德,杨新芳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之前,自己的腰部手术就是他做的,恢复得很好。住院期间,他看到汪文德每天都来病房查房询问病情,对每个病人嘘寒问暖。“汪医生不是骨科医生吗?”他问女婿。女婿告诉他,汪文德学的就是中医,通过这么多年潜心摸索,对疑难杂症治疗有一定研究,治好过许多病人。
经过汪文德中药治疗和调理一个半月后,杨新芳吃饭有胃口,人也精神了,肿涨的大腿也已消肿……每一项指标都在好转和恢复正常。“中医能治本,一旦产生效果,病情就控制住了,不会出现反复的情况,这是西医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汪文德告诉杨新芳,给他鼓劲,让他放心。
今年已是54岁的汪文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送去福音。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尽职、尽责、尽心,是我的本分。”虽然是科室年龄最大和资历最深的医生,但他依旧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奉献着……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