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筑原生态围墙打赢脱贫攻坚战 ——访石台县委书记李军

时间:2018-10-22 15:13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石泽丰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池州复建以来,石台县坚守保护绿水青山底线,走出了一条原生态最美山乡发展之路。10月14日,记者对石台县委书记李军进行了专访。

在谈起石台县情时,李军介绍,石台县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现辖6镇2乡,人口11万,耕地5.4万亩、茶园7万亩、林地18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2010年,石台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里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为全省最高的61.9%。石台是一个集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为一体的特殊县份。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县,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他说:“石台森林覆盖率达到84.5%,有山、有水、有溶洞,且拥有‘负氧、富硒’两大特色资源。”为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好这些资源,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据记载,1978年,石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2705万元,财政收入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万元。县城总面积仅4平方公里,只有6条主要街道、3条主要巷道,县内没有一栋3层以上的建筑,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极少数为砖混式2层楼房,进出石台只有唯一一条经丁香、小河、殷汇到池州的沥青路,且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部分路面还是泥结碎石路,从县城到池州城区至少要4个小时。“这就是40年前的石台!”李军有些感慨。

李军说:“即使到了池州复建之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也只有10013万元,财政收入502.2万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53公里(含县乡道路),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仅103.75公里,其它均为沙土公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旱减灾能力低,县城低洼地区居民曾饱受水患之苦。县城规划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仅0.886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路只有6条,总长5.15公里,城区居民只有2600余户8000余人。再加上发展空间受限,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目前还是皖南片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9月被列入全省深度贫困县,其中5个村被列入深度贫困村。”他认为,是改革的春风让石台县人民放远了目光,石台人不伐木生财,反而更加地保护自己的生态家园,以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努力摆脱贫困。据他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5个,已出列25个;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46户、23142人,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46户、630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7.29%。

李军说:“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石台的面貌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到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财政收入2.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4亿元。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955元。实现25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17144人,发生率降至7.14%。”在李军看来,石台要发展,必须坚持好生态本底,在筑牢生态围墙的基础上,跳起来摘桃子,于是,石台县确立了这样的“十三五”发展思路:以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为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三大战略,坚持以规划为统揽,以项目为抓手,以落实为关键,以民生为根本,以党建为保障,到2020年实现脱贫脱困,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军说:“2018年,全县目标任务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财政收入2.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加快石台崛起,着眼点是富民,落脚点也是富民,只有全县人民富裕了、幸福了,石台才是真正崛起了。”李军这样认为。他说:“所以当前,石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短板强举措,凝神聚气抓攻坚,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群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底实现10个贫困村出列、3759人脱贫目标。”(池州日报 石泽丰)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