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文明播报 > 正文

脱贫之后……

时间:2018-07-25 10:38 来源:池州日报石台新闻 作者:汪皖平 阅读:

“多亏了王超的提前预报,要不然这段时间的高温,辣椒的日灼病不会好的这么快。”

“再过几天,辣椒就得上市,王超让大家适时注意大棚的温度,免得烂果。”

正值高山蔬菜即将上市的季节,海拔800米的石台县七井山的辣椒大棚里,硕果满园,绿肥红瘦。村民一边忙于田间管理,一边拉着家常。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王超。因为,正是这位患有严重残疾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的春风里,不但让自己的家庭摆脱了贫困,同时还带领全村菜农走上了致富路。

王超自小在七井山长大,与其他孩子一样,他和小自己两岁的弟弟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幸的是,从开始走路的时候起,兄弟俩都遗传了父亲身体里的疾病——国内特别罕见的双腿肌肉营养不良症。这种周期性很强的病怪得很,每隔10天左右发作一次。不发病时,双腿还可以走路,一旦发病,腿上肌肉针扎似疼痛,寸步难行,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正因为如此,前几年,王超一家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全家四口人有三个残疾,生活的重担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加上又住在高海拔地区,地处偏僻,山高路陡,全家的年收入都不超过2000元,成为全村重点贫困户。

随着党的扶贫政策的陆续实施,王超一家也像其他农户一样开始尝试种植高山辣椒,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刚开始时,每季辣椒虽说有万把元的收入,但主要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很可能血本无归。虽然王超父子三人拖着一双病腿,起早摸晚连续种了几年辣椒,但除去成本和每年上万元的医疗费,几乎没有盈余,家庭生活仍然没有多大改观。

王超一家的境遇时时牵动着当地政府和县扶贫部门的心,将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范围,在县农委技术员“一对一”的科技指导下,引导王超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采用大棚种植辣椒,并无偿提供的3亩地的大棚钢架。当年就收入了30000元。王超喜不自胜。2015年,尝到甜头的王超觉得这种在大棚里摆弄蔬菜的营生,劳动强度不大,又有一定的生产间隙,非常适合他们父子三人每隔10天发病一次的身体条件。于是,王超一鼓作气将大棚辣椒发展到11亩,收入超过10万元。

王超富了,家里添了汽车、彩电、冰箱、电脑、手机等高档产品彻底摆脱了贫困。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日子,他感慨万千,他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有着14年党龄的党员,在当前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应该有着自己的担当。在种植辣椒的间隙,发奋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并以自己成功的范例鼓励和帮助全村村民走发展高山蔬菜的路子。在他的带动下,相继有16户农民50多人口贫困人口从事辣椒种植。

“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像我们这样的穷山村,怎能如此轻松地找到一条脱贫的捷径,更别说我这有着三双病腿的家庭,在贫困的泥潭中还不知道趔趄到什么时候呢。”看着全村300多个大棚里满满当当的蔬菜,王超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汪皖平)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