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创建动态 > 正文

石台公益性惠农菜市场:烟火气里藏温情

时间:2025-10-20 09:44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刚摘的小白菜哟!带着露水呢,三块钱一把!”

“老板,这西红柿甜不甜?给我称两斤!”

……

10月14日清晨,石台县仁里镇和平北路与黎明路交叉口的公益性惠农菜市场一片热闹景象。钢架结构遮雨棚下,140个固定摊位整齐排列,新鲜的蔬菜瓜果水灵灵地摆满摊位。

“以前凌晨3点多就得摸黑赶路,9点前必须收摊,现在6点多从家出发都来得及,还能把蜂蜜也摆出来卖。”70岁的摊贩龚松洲正忙着给顾客称量蜂蜜,这是他搬进新市场的第15天。这位仁里镇三增村的村民一边整理货品一边告诉记者,过去在马路边“打游击”时,不仅要抢位置,还总担心被劝离。现在靠着卖自家种的蔬菜和养的蜂蜜,每月估计能挣3000多元。

市场另一角,68岁的薛红秀正摆放着面前的丝瓜,新鲜蔬菜在晨光下透着水润。“在路边卖了5年菜,雨天撑伞晴天晒,来晚了连位置都没有。”她指着地上“83号摊位”的标记笑道,“现在这摊位是我的,刮风下雨都不怕了。”

和平北路作为石台城区主干道,长期以来被周边乡镇菜农的无序经营所困扰。“开车经过得步步小心,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剐蹭。”市民李政回忆起昔日场景仍心有余悸。而菜农们也有苦衷,菜农刘文玉坦言:“谁想占道?可没地方卖菜,遇到城管来劝离,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为破解这一难题,石台县启动城市更新专项行动,15天完成1200平方米老旧建筑拆除,建成含140个固定摊位、14个流动摊位的公益性市场。9月30日,该菜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在前期掌握的备案基础上,我们做好菜农果农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和果蔬产出情况摸底,形成台账资料便于后期管理,同时通过宣传面向社会公告,保障群众知情权,入驻流程也大大简化,已登记的现场抽签确定摊位,未登记的按现场排队顺序依次补位。”石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四中队指导员汪伟介绍,该市场是公益性菜市场,考虑部分群众收入有限,没有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新建的菜市场不仅让菜农们安心,也让市民们受益。39岁的熊小平提着刚买的冬瓜走出市场:“以前照顾小孩晚来会儿就买不到菜,现在10点来都有得挑,还能货比三家。”家住附近的程水荣更是常客:“有棚子遮雨,菜新鲜还放心,这惠民政策太实在!”

菜市场的投用,还惠及了周边商户。潘榴红在附近开了家面馆,以前“马路市场”从十字路口摆到店门口,饭点顾客来吃饭,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生意受影响。她说,“如今道路宽敞了,顾客停车方便,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虽然是公益性质的市场,但管理并不放松。“我们仍按高标准开展临时瓜果蔬菜市场运维管理。”汪伟表示,在卫生保洁方面,要求菜农果农保持摊位及周边卫生整洁,同时安排环卫公司定时清扫、冲洗,巡回式保洁,及时清运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日常经营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引导商户自律,禁止占用道路、私自转租或调换摊位,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如今的和平北路,告别了“脏乱堵”旧貌。环卫工定时清扫市场,非机动车停放区秩序井然,城管队员的巡查也多了温情。“我们和市场监管局联动,规范经营还保安全。”汪伟透露,“后续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公共厕所、加设遮阳棚,进一步充实城市公共配套设施。”

当天上午10点,市场内依旧热闹。曹丙发的时令蔬菜摊前围了几位顾客,“以前赶过来就快收摊了,现在能多卖不少。”这位79岁的老人每天从80多里外的小河镇东庄村赶来,从早上8点卖到下午4点半,再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从“马路游击”到“安家落户”,石台公益性惠农菜市场不仅托稳了市民的“菜篮子”,更解了摊贩的“心头愁”。如今,这里少了往日的匆忙拥挤,多了舒心便捷的烟火气。阳光透过遮阳棚洒在摊位上,映着菜农们的笑脸,也照见城市管理的温度。(王晶晶)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