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仙寓镇:“仙”气满满护成长,“寓”见快乐不散场
青石板路被夏日阳光晒得温热,仙寓镇奇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木门刚推开一条缝,就涌进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笑声。近日,镇妇联、农业农村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早早候着,一场以“童心书海红心启航・暑期安全伴成长”为主题的关爱活动,正等着奇峰村的孩子们赴约。红色的信仰、安全的叮嘱、陶泥的温度,将在这个午后,编织成独属于他们的夏日记忆。
红色故事会:在烽火记忆中筑牢信仰根基
“王二小站在山坡上时,手里的放牛鞭攥得紧紧的,他心里一定想着,要保护好身后的乡亲们。”镇妇联主席的声音清亮,像晨露落在荷叶上。二十多个孩子坐得笔直,小脑袋随着故事节奏轻轻晃动。当讲到刘胡兰面对铡刀挺直腰杆的瞬间,后排的小男孩悄悄挺直了脊背,仿佛自己也站在了那个风雪交加的院子里。
“这些英雄离我们很远,但在咱们仙寓山,有位老人的故事就藏在密林里。”镇妇联主席话锋一转,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聚焦过来。“咱们大山村里的邓学毛爷爷一家,四代人守着山里的红豆杉。太爷爷带着干粮住在树旁,防止有人偷砍;爷爷学会了给树治病,哪棵树生了虫,他就蹲在树下捣药;到了邓爷爷这辈,他把每棵树的年龄、长势都记在本子上,就像照顾自家孩子。”
故事末了,志愿者为同学们赠送了《七根火柴》、《少年印刷工》等红色书籍,同学们聚精会神的阅读、朗诵:“那同志的手像枯树枝,却死死攥着纸包,里面是七根火柴,红得像跳动的火苗……”。阳光透过窗棂,在孩子们紧握书本的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那些火柴的微光,正悄悄落在他们掌心。
安全教育课:把叮嘱织成防护网
红色故事的余韵还没散尽,镇妇联主席话锋一转“刚才听了英雄的故事,现在咱们也学学怎么保护好自己,好不好?”孩子们齐声应着,小脸上满是认真。
“夏天到了,谁知道水边不能做什么呀?”刚开口,就有小手齐刷刷举起。“不能一个人去!”“不能在水里打闹!”她点点头,掰着手指细数“防溺水六不准”,每个字都说得轻轻的,却像小锤子敲在孩子们心上。“就像邓爷爷守护红豆杉,咱们也要守护好自己,不去野塘、深河冒险,记住了吗?”
紧接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走上前讲起了电信诈骗的陷阱。“有个哥哥看到‘免费领皮肤’的消息,点进去填了密码,结果账号里的装备全没了。”边说边翻开漫画手册,指着漫画里的“假客服”:“他们会假装送礼物,其实是想偷密码。记住了,密码是咱们的小秘密,遇到怪事第一时间找爸妈!”孩子们跟着念起口诀,声音脆生生的,像串起了一串安全的小铃铛。
陶塑时光:零食香里捏出心愿
安全教育课结束时,志愿者们搬来鼓鼓囊囊的零食礼包——饼干、糖果、小蛋糕堆在桌上,像座小小的彩虹山。“这是给大家的小奖励!”孩子们欢呼着接过,小口啃着饼干,眼睛却瞟向旁边的陶泥堆,嘴角还沾着饼干屑。
“来,咱们把心里的祝福捏进陶泥里。”志愿者揭开湿布,湿润的陶土露出细腻的光泽。很快,活动室里响起陶泥挤压的窸窣声:有的捏出歪歪扭扭的红豆杉,枝桠上还粘着几粒“果实”;有的做了小小的救生圈,圈沿刻着模糊的“平安”;还有人捏了火柴的模样,说要“把光藏在里面”。一个扎蝴蝶结的女孩给陶塑刻上细密纹路:“这是红豆杉的年轮,要长好久好久。”
陶泥的潮气混着零食的甜香,在空气中慢慢发酵。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展示,沾着泥点的脸上笑出酒窝,连窗外的蝉鸣都像是在为这些童心之作伴奏。
VR体验:科技里的奇妙旅程
最后登场的VR眼镜,让活动室炸开一片欢腾。“我飞到宇宙里面了!”一个男孩戴着眼镜伸手乱抓,引得大家笑成一团;另一个女孩看着红色模块里的场景,小声说:“原来七根火柴的光,真的能照亮黑夜。”
当孩子们抱着陶泥作品离开时,朝阳已爬上山腰。他们手上拎着没吃完的零食,手里攥着安全口诀纸条,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这天,红色基因在故事里流淌,安全意识在叮嘱中扎根,陶泥的温度裹着童心,VR眼镜里的世界拓宽了想象。多部门联手的守护,就像邓学毛一家守护的红豆杉,沉默却有力量,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向上生长的种子。(王滔)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