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镇:“社区带娃”多点开花,“托”起多彩暑假生活
暑假一到,“谁来带娃”成了不少家庭的“甜蜜烦恼”。但在仁里镇,这个难题正被社区的暖心服务巧妙化解——马村社区的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下专注学习,七里社区的小小艺术家们正用创意手工作品装点假期……今年,仁里镇创新推出“乡镇统筹+社区办班+社会支持”模式,在4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公益托管班,为近70名孩子打造安全又精彩的暑期“第二课堂”。作业辅导、手工创作、趣味活动轮番登场,既解放了家长双手,更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成长。
把脉精准,深入走访专“暑”定制
如何将暑托班做到辖区家长和孩子们的“心趴”上,仁里镇爱心暑托班开班前做了多方调研。招募对象方面,“四类人员”子女的暑期托管是仁里镇重点关注的问题,爱心暑托班今年将“四类人员”子女尤其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纳入暑托班重点招募群体。活动内容方面,6月初,社区工作者深入小区做好摸排工作,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收集了作业辅导难、兴趣活动少、孩子无人照顾等诸多诉求。家长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需求,最终确定了契合家长节奏的暑托班办班时间、课程、人数安排以及课程内容。宣传途径方面,同步通过公众号、网格微信群发布暑托班招生信息并主动前往相关群体集中区域上门宣传,扩大信息覆盖面,力争做到有求必应,让有需要的孩子们过上“暑”于自己的假期。
内容精彩,活动设置从“有”到“优”
温暖人心的心理课堂、有趣的普通话推广、实用的未成年防护技巧……暑托班依托“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知识科普”三大主题,开发“文化课堂”、“红色教育”、“志愿服务”、“体育锻炼”、“安全科普”、“传统文化”六大课程体系。通过深挖社区“朋友圈”资源,联动“社区合伙人”、“大党委”辖区单位等力量,以跨领域资源整合和多主体参与为核心,形成多方联动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共有8家单位、2所高校、3个“三下乡”实践团队、30余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暑托班资源对接,为活动设置注入充实动能,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丰富、有趣的成长空间。
保障精细,筑牢防线不负所“托”
社区始终将暑托班的安全保障作为首要任务,从规章制度到人员配置,均进行周密部署与严格把控。开班前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与安全措施:组建联络微信群,将值班表与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公布在群里;实行签到签退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到班、平安回家;配备急救药品,做好突发情况应对等。配置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团委干事+高校实践团队”组成的暑托班管理团队,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班主任,仁里镇派出镇兼职团委副书记与社区志愿者、高校实践团队共同负责暑托班管理工作,做好课堂活动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暑托情况。“利用暑假时间参与到社区暑托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青年共建座谈会上,来自铜陵学院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暑期体会。
开办暑托班是推动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服务型社区的关键一环。下一步,仁里镇将继续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社区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链接公共资源,丰富公共设施,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乐学”的成长环境,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钟炜)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