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小河镇梓丰村:乡土奇遇记 今夏“趣”哪玩?
当夏日的蝉鸣为假期拉开帷幕,石台县小河镇梓丰村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打造的暑期成长之旅,于今日正式启程。这里没有枯燥的课堂,只有书本里的奇妙世界、动手实践的快乐体验,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解锁暑假的N种精彩可能。此次系列活动,是该村村“两委”着眼于乡村文化传承、儿童全面发展,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暑期成长套餐”,让孩子们在乡土滋养中,收获知识、技能与温暖。
活动初衷:扎根乡土,点亮成长
在梓丰村,世代传承的农耕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技艺,是最珍贵的“传家宝”。但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孩子们接触外界多元信息的渠道变多,对乡土的认知却在悄然淡化。假期里,不少孩子或是沉迷电子屏幕,或是无所事事晃荡,没能真正触摸到家乡的温度。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打造这场暑期活动。我们盼着孩子们不再与乡土“失联”,能实实在在迈出家门,亲近田间地头,瞧瞧稻穗抽穗的模样、听听蟋蟀振翅的声音,感受农耕劳作的汗与甜;盼着老辈人讲了一辈子的故事、传了几代人的手艺,能借着活动,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传承的种子;更盼着这个暑假,孩子们不是孤独“宅家”,而是能和小伙伴们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在乡土课堂里学知识、长本事,把“爱家乡、懂生活”的根,深深扎进心底,让假期既有欢乐,更有成长的重量。
活动剧透:乡土课堂,趣味满满
据悉,一系列扎根梓丰村烟火气、带着泥土芬芳的特色活动,将陆续展开:孩子们将走出家门,把村头田间、屋前屋后,变成天然的“学习乐园”。在“村里的宝贝”自然探索中,跟着志愿者观察稻穗抽穗的形态,细数谷粒数量,追逐振翅蝴蝶,辨别不同种类,记录叶片脉络,解锁乡土自然的奇妙密码,明白家乡一草一木、一虫一稻都藏着知识;化身“农家小帮手”时,孩子们走进菜园采摘鲜嫩蔬菜,到鸡舍捡拾鸡蛋,在灶台前学炒农家菜、熬粥,亲身感受从菜苗到餐桌的过程,读懂“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长辈操持家务的辛劳,让劳动的意义,在汗水中、烟火里深深扎根;围坐聆听长辈讲《乡村故事会》,那些“吃不完不能糟蹋”的勤俭教诲、“借东西要还”的诚信故事,会化作温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听完故事,孩子们还能发挥创意,将家里旧物改造成手工艺品,让老物件重焕生机,把“节约”与“传承”,以有趣的方式融入成长;此外,孩子们会走街串巷当《村道安全小管家》,学习交通规则,绘制安全警示标志,分组巡逻守护邻里出行;跟着奶奶学做家乡美食,在“家乡味道”美食小课堂里,把乡愁熬成舌尖难忘的滋味;还有给长辈写家书、用玉米叶编手工、记录小菜园生长等活动,把乡土教材融入趣味体验,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把家乡的温度、文化的厚度,一点点攒进成长里。
期待展望:乡土传承,共筑美好
这场暑期活动,是梓丰村守护乡土文化、培育未来力量的一次尝试,更是一场“以孩子为桥”,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温暖行动。我们期待:孩子成长:希望孩子们走出活动,能清晰说出“稻穗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奶奶做的小吃,原来要用这么多工序”,能骄傲地给城里的朋友讲“我们村的蝴蝶会‘跳芭蕾’”、“我给爷爷写的信,他说比手机消息还珍贵”。让乡土的知识、文化、情感,真正住进孩子们心里,让他们明白,家乡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藏着无尽宝藏的“根”。文化延续:盼着老辈人口中的故事、手里的手艺,借着孩子们的参与,能再火一次、传下去。也许某个孩子长大后,会记得“旧物改造”的乐趣,把这份“节约+创意”的理念,带回更广阔的天地;也许有孩子会因为“自然探索”,爱上农业、迷上生态,成为梓丰村未来的“乡土守护者”。让乡土文化,在代际传递里,愈发鲜活。乡村凝聚:活动里,孩子们一起摘菜、一起巡逻、一起讲故事,邻里间的感情会更热乎;家长看着孩子晒黑的脸、听着孩子讲“今天又学了啥”,对家乡的认同感也会更浓。我们盼着,这场活动能成为一根“绳”,把梓丰村的家家户户,串得更紧;让“热爱家乡、共建家乡”的劲儿,在大人孩子心里,一起鼓起来。
相信当暑期结束,孩子们晒黑的脸蛋上,会带着自信的笑;书包里的日记本,记满乡土的故事;家里的角落,会多几件“孩子牌”手工艺品。而梓丰村的夏日回忆,会因为这一场场活动,变得格外明亮。那些关于自然、劳动、传承、亲情的种子,也会在孩子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终有一天,长成守护梓丰村、传承乡土情的“参天大树”。(陶金)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