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石台县文明网-首页 > 文明播报 > 正文

石台: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眼中的民生工程

时间:2018-03-06 10:29 来源:县残联 作者:张雯 阅读:

我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三年前我因为家乡的民生工程项目--大学生见习岗,而有缘接触残疾人事业。懵懂少年对于残疾人工作并不了解,简单的认为残疾人工作就是给身体不健全的一些人办理残疾证,至于怎么办理、办理了残疾证有没有用,能享受什么政策我是一点儿也不清楚。但经过三年的学习,让我逐步对残疾人工作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我逐步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般热爱,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艰辛、残疾人本身的坚强和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的崇高。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我们下乡办证,一个大约50多岁的男子拦住了我们的公务用车(因为我们的公务车上印刷“残联流动服务车”字样),他一定要我们去他家里看看,说他家里有个残疾人。到了他家之后,我就看他从后院的木桶里抱起了一个人,他说:“这是我儿子,27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念过书,没有出过门,吃喝拉撒全都要别人照顾,他就是一个残疾人,我就想知道像他这样的残疾人,残联部门有没有什么补助政策?我是一个农村人,什么也不懂?”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耐心的解答他的问题,并告诉他:像他儿子这种情况,属于肢体重度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每年可以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惠残民生工程政策。经过交流,他告诉我们,这些政策都享受了,另外政府每年还给他儿子安排了低保。“虽然我是一个农村人,但是这些年真的特别感谢政府、感谢残联、感谢民生工程,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好,如果不是得到大家的帮助,面对上有80岁老母,下有20岁残疾的儿子,我恐怕都坚持不下去了。”说到动情之处,他忍不住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还有一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七都镇的残疾儿童胡翔、胡倩家,兄妹俩均为残疾人,除了每年可以享受民生工程中的“一户多残”政策,妹妹胡倩还享受了民生工程政策中的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从2013年开始就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儿童康复治疗,虽然胡倩已经超龄,但县残联仍然积极对上争取康复名额,协调解决该孩子的康复治疗费的同时,每年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去年年终慰问时,胡翔的母亲手捧残联送来的慰问金激动地说:“我一家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的孩子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是你们给我的家庭带来了温暖,让我看到了希望,谢谢你们。”

类似于这样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在我县不再少数,而作为一名年轻的残疾人工作者,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下定决心要尽我全部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当然,凭我一己之力肯定是微乎其微,但是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潮中,我深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志愿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加入我们的民生工程行列,为石台县残疾人事业,为和谐石台建设添砖加瓦,不懈努力!(石台县残联 张雯)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