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怪潭景区以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侧记
进入盛夏,正是怪潭景区游客最多的时节。一辆辆来自省内外的大巴、中巴停满了景区的码头、停车场。尤其是周末,蜂拥而入的私家车更是浩浩荡荡,将整个景区所有的空隙挤得满满当当。“前段时间持续高温,来这里漂流、嬉水、避暑、消夏的游客陡然增多,比往年增加3成以上,仅7月份,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了5万人。”景区董事长胡斌说。“景区来这么多人,可把我们忙坏了,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7点,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但话说回来,即使这样忙,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口袋里票子增多了。”在景区担任安全员的扶贫户胡茂林这段时间特别辛苦,可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怪潭景区坐落在是横渡镇钓鱼台村民组,这个村民组方圆不过1公里,却居有49户农民 ,150多人口。由于田地、山场、林木等自然资源匮乏,一直以来,头脑活络的村民们大多经营一些小本生意或选择外出务工,而那些没有门路的只得守着自家有限的一点生产资料勉强维持生计。因此,全村贫困人口多达11户4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五分之一还多。穷则思变,2006年,村民们萌发了自己发展旅游的想法,他们决定由村民集资创办自己的旅游公司,集资200多万元成立了“诗之河”股份旅游公司。正是这一创举,不但使这个昔日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全省乃至国内知名的旅游景区,而且使得40多名贫困人口摆脱了贫穷的羁绊。
“全村参与,不落一户”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景区建设初期,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你一股,我两股地筹集了一笔不小的资金,但对个别贫困户来说,每股3万元却无法拿出。虽然当时处于“一张白纸”的景区急需大笔资金投入,但公司董事长胡斌果断拍板:“要富大家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全村参与,不落一户,不能因为拿不出钱就将他们排除在外。”有了这个准则,当时因为医治父亲癌症负债累累的胡茂林只筹集了一小部分资金,而后向公司出具了一张2万多元的白条,就与全村49户一样顺利成为股东之一。
贫困户胡四清一家5口,上有老,下有小,入股的时候无法及时筹集股金。公司认为,资源是大家的,一定要做到资源共享。当即延缓了他入股的时间,并承诺景区绝对不会置他于不顾。与胡四清一样,78岁的胡志华身体不好,老伴杨腊菊也患有糖尿病,家里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时常不凑手,在后来陆续凑足了股金后,同样与其他股民一样,每年拿到了景区同等利润的分红。“近几年景区正在建设,正是用钱的当口,虽然分红不多,但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来说,可算是一笔大钱。”胡志华说。
“岗位留给贫困户”
既然是景区,少不了有着各种工作岗位。在用人用工上,公司始终倾向于贫困户,根据各户家庭不同情况,照顾性地安排他们参与景区的日常建设与管理,促进了贫困人口收入的稳步增长。
70岁的范典型老夫妻两人带着一个女儿和两个孙子,前几年一直靠着家里的几亩茶园过日子,自从到景区售票后,收入逐年增长,如今每年可拿到28000元。“前几年,我家也是贫困户,经过这几年在景区工作,家庭条件得到改善,不但添置了电器、摩托车,连原来的房子也重新维修了,算的上是真正脱贫了。”胡冬女一家6口人,弟弟是残疾人,需要常年照顾。景区考虑到,这样的家庭,既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外出务工,就让其丈夫在景区担任安全员,每年能够拿到30000元工资,她自己也被安排在景区担任保洁员,不但每年有12000元收入,而且还可以照顾残疾的兄弟。单身汉胡云华没有正业,原来一直抱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想法,过一天算一天,破罐子破摔。针对这样的贫困对象,公司因人而异,让他负责景区的环卫,并妥善安排好他的饮食起居,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贫困对象,公司能够给他解决就业,不仅仅意味着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让他衣食不愁,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公司监事吕永华说。
“现在公司每年的工资支出大约在100多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将近40万,占了三分之一。”公司总经理胡雨华初步估算。
“让贫困人口有保障”
经过十年建设和发展,怪潭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随着“景区“家底”逐渐增厚,原先200多万元的股份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年初,公司根据景区目前资产测算,原始股份已经升值,原来每股3万元,现在已经升值到7万元,这就意味着,全村的贫困人口的股份十年时间里,竟然变成了7万元的真金白银。“如今这些贫困户手中的股份,不但成为仍在升值的‘硬通货’,而且只要他们愿意抛出,立刻会成为变现的‘抢手货’,同时也成了贫困人口的脱贫保障。”董事长胡斌说。“今年以来,怪潭景区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了10倍。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三到五年后,股份还会翻番。”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