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洪墩村上演“脱贫记”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而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却将这种生活态度与精准扶贫相适应,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推出慢村农庄旅游发展项目,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带领着村民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慢村农庄”依山傍水而建,周边植被茂密,有湖泊水景,是个诗情画意的田园乡村。已是上午10点,洪墩村村民张小能正在家中打扫着卫生,68岁的张小能告诉记者,以前她在家仅靠种茶为生,每年最多只有二三千元的收入,儿子、儿媳因此相继外出打工,在外面挣钱虽然改善了生活,但也缺少了子女孙儿承欢膝下的快乐。2016年5月,她成为慢村农庄项目的成员。仅这一年,她就从公司获取了近30000元的收入。“每天,我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等待公司分配游客。游客入住之后,我们向他们提供特色土灶锅饭、标准化的民宿。他们还可以在我们的小菜园中体验采摘等项目。”张小能说,“这样的生活不仅一点不累,我还能从游客那里获得很多快乐。”
笔者了解到,过去洪墩村一直无村集体经济,群众收入也很微薄。2014年,洪墩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后,洪墩村抓住机遇,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并将其视为脱贫攻坚的“发动机”。2015年初,洪墩村两委一班干部到浙江省天台县后岸村考察后,开始谋划“慢村农庄”项目。“我们成立了洪墩村旅游发展协会,按照30个房间的规模发展民宿,规定房间改造标准,如房间必须要有独立卫生间、拥有wifi、空调等设备,同时鼓励百姓积极参与,按照要求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完成经协会验收后,我们给与农户每个房间5000元的资金补贴。协会主要负责营销以及收费,农户只需负责环境和接待工作。项目的经营收益由村集体和会员二八分账,会员占八成。”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晨飞告诉笔者。
万事开头难。尽管政策很优惠、客源有保障,但一开始农户反响却不是很热烈。“改造一间房总费用大约在15000元,除去补贴的5000元,农户需要自筹10000元。对于农户来说,值不值得投入这么大笔的资金是个问号。”李晨飞说。为了给农户树立信心,村党支部书记林有根拉着叔伯兄弟贫困户林双根一起,带头进行了第一批客房的改造。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林有根4间客房爆满,假期收入达到5000余元。这让周围的农户看到了希望。2015年底,农户陆陆续续加入协会,争相进行房屋改造。
“慢村农庄从2016年5月1日运营以来,去年年收入就突破30万元,其中户均收入约3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4万元。2017年运营至今,营业额达到15万元,其中户均收入约1.5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1.2万元,民宿辐射带动贫困户73户226人从事种植、养殖、农家乐经营等产业,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培育了种植业大户13户,养殖业大户3户,农家乐17户,发展茶叶基地430亩、苗圃基地160亩,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0元,增幅9.5%。”谈及慢村农庄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时,李晨飞满脸的骄傲。

据了解,“慢村农庄”除了让改造客房的村民直接受益外,也惠及了村里的养殖户。2016年年底,洪墩村举办了第一届年俗节,土鸡、土鸭、土猪及香菇、木耳、笋干等土特产品在年俗节上大放异彩,杀年猪、做米糖等年俗也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游客。“年俗节当天,参与农户户均收入就达到1000元。说明我们村的农特产品是有市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晨飞告诉记者。
今年,洪墩村将整合资金余额120万元,建设一栋“慢村旅游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作为洪墩村乡村旅游服务基地,集接待、餐饮、会务、农特产品展示为一体,由公司对全村农户的农特产品进行收购,并统一进行包装打上“慢村”品牌,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推向市场。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