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村镇创建 > 正文

照“靓”美丽乡村的夜景——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安徽石台县七都镇六都雍溪中心村现场见闻

时间:2022-09-05 08:17 来源:七都镇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夜幕四合,华灯初上。日前,在石台县七都镇的六都村,笔者正徜徉在宽敞整洁的沿河道路上。眼前,古老的雍溪河堤墙、老桥、雍溪亭处处流光溢彩,不由让人眼前一亮,也给村庄的夜景增添了无尽的美感和新意,两岸的灯带景观仿佛张开宽大的一双臂膀,为游人送来热情的“拥抱”。

随着石台县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七都镇六都村雍溪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除“五清一改”、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文化墙绘制等项目相继完工外,亮化工程也开始扮靓六都村夜景。

这美丽的夜景,吸引不少附近村民前来“打卡”。“自从雍溪河亮化以来,每晚都有很多村民前来纳凉、看夜景、拍抖音。五彩缤纷的夜景灯光不仅装饰了雍溪中心村庄风貌,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现在村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了,满意度很高。”六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伟深有感触的说。

凝望着眼前的美景,六都村雍溪组村民周吉华情不自禁感慨的说:“每晚来河边赏景后,心情特宽敞,感觉特别舒心!我今年67岁,10岁时就随父亲下放来六都村落户生活,这57年来,我做梦都没梦到过六都村会有这么大变化,会有这么好的乡村夜景。”

“如今自已家门口的夜景也变得这么美丽。我要把家乡的靓丽夜景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现在国家政策好,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六都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你看,这里不仅夜景漂亮,这座刚复建完工的雍溪亭,即可供人们休闲聊天,还可中秋赏月,既美观又实用。”正在桥头拍摄“抖音”视频的六都村油榨组村民邵利霞激动地告诉笔者。

乡村的夜景,静谧中彰显繁华,美丽而迷人。河岸的灯带像两条长长的火龙伸向远方,老桥、新桥、堤墙上的洗墙灯,染绿了河谷,一旁飞檐翘角的雍溪亭在灯光的烘托下,熠熠生辉,美轮美奂。灯光洒在河面上,又映在河水中,拖出了长长的灯影,在河面拉出了条条彩线,水角处,雍溪亭倒映成影,如海市蜃楼般,如梦如幻。灯光照射着水面,水面又反射着灯光,灯光、水光交相辉映,顷刻之间 ,便迷离了人的双眼,一时竟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灯光了。

“六都村美丽乡村建设在七都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造性地利用雍溪河资源,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节约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乡村夜景亮化水平,逐步形成了从堤岸到两侧桥梁及雍溪亭的立体亮化格局,实现了从照亮夜色到扮美夜景的飞跃。”谈到亮化工程的落地实施,七都镇党委委员、六都村联系村负责人江世好介绍说。

据了解,六都村位于石台县七都镇东北部,原为六都乡政府所在地,因源自九华后山的华溪之水在此遭遇壅塞,史称雍溪村。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六都村紧紧围绕美丽乡村“三美”目标,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朴素的乡风底蕴,把乡村环境、乡村文化同乡村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精心打造2021年度省级示范点雍溪中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255.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12.7万元,整合资金43万元。项目涉及雍溪、桥头和油榨三个村民组,受益户数232户,人口710人。 

延伸阅读:六都村的由来

六都村坐落于太平湖上游华溪河畔,因源于九华后山的华溪之水在此遭遇壅塞,古称雍溪村。六都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兴于唐、盛于明。村内鱼龙洞曾是历史上石台县八大胜景之一,由于位于南入九华山的古道途中,绝妙的洞府胜境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前来寻幽探胜,唐代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著名诗人都在此留下了精美的诗篇,书写于洞壁的诗词墨迹至今可辨。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户部尚书、太子太保毕锵(明代石台七都人)、开国大将徐达后裔魏国公徐弘基皆接踵至此。万历戊戌年(1598年)九月户部尚书毕锵回乡游雍溪鱼龙洞。天启三年(1623年),魏国公徐弘基自九华山而下来到雍溪,在游历鱼龙洞后,应地方名士之邀夜宿雍溪并为当时刚建成的雍溪昆尼奄(当地人称莲花庵)亲自撰写碑记,雍溪因而一度声名远播。今天的六都村青山含黛,碧水流情。华溪河水平如镜,白云朵朵,青青山色倒映水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不远处,簇簇村落依山而建,粉墙黛瓦。两旁的山坡上,一排排茶树形成了天然的纹理,一山千行绿,纵横阡陌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的鱼龙洞也已成为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石台鱼龙洞园区,国家AAAA景区。2021年雍溪中心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讯员 吴爱斌   舒春龙)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