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青春志愿行:助农采菊朝露中 田间课堂受益多
晨光熹微,鸡犬声喧,晓风踩着露霜,拂过黄菊婀娜的身姿,摇曳中送来幽香,这里是仁里镇东山村春兰家庭农场菊花种植基地。时下,东山村脱贫户汪秀宝种植的金丝皇菊迎来了盛花期,走进基地,一团团、一簇簇菊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散发着浓郁的丰收气息。因采摘期较短,为抢抓天晴有利时机,帮助农户完成采摘任务,石台县仁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开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采菊助农青春行”志愿活动,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志愿者义务帮助菊农采摘菊花,由此开启了这次意义非凡的“田间实践课堂”。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花田里朵朵金丝皇菊花型优美,有的花朵竟有成人手掌般大,却立在枝头静默执守,不流于俗世向世人争宠。“金丝皇菊因其色泽金黄,外形美观,气味芳香,被誉为‘菊花之皇’,拥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降压提神的功效,是药食两用经济作物。你看,采摘的时候要看这个芯,没有长好的摘了就浪费了。”汪秀宝一边采着菊花,一边介绍起了金丝皇菊的价值和采摘要领。一看,二夹,三捏,四采,大家巧手飞舞,穿梭在菊花丛中,志愿者们用双手实际感受着秋季的收获和劳动的价值,完成了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跨越,菊田间“红马甲”忙碌的景象为金秋的美丽乡村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远离凡尘喧嚣,甘耐寂寞,于百花凋零之后,凌霜盛开。而汪秀宝的种菊之路,也是从艰辛和寂寞中走出来的。4年前,45岁的汪秀宝在家休养伤病,村里组织脱贫户参观学习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千姿百态的菊花让他深受震撼,此后在村里的帮扶下他种起了金丝皇菊。赏菊容易种菊难,种菊与种好菊,又是千差万别。荷花樱花之美在于“天工”,菊花之美完全靠“人力”。随便养菊花,往往枝条粗壮,花小,容易虫害,容易倒伏。只有精心管理和保护的菊花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汪秀宝这样说种菊,“最难的是高温高湿的夏天,要拔除杂草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经历过不少困难。”育苗、松土、拔草、除虫、浇水,与菊花朝夕相处中,汪秀宝逐渐掌握了其生长的规律与特点,越过一道道难关,黄花带来黄金,菊花基地也由原来的5亩扩大到10亩。种菊人汪秀宝用自己的故事教导着青年志愿者们当以菊之品质砥砺品行,涵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洁品格,乱花面前不“迷眼”、起雾之际不“迷路”,除祛燥气、厚积薄发。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菊花虽小,但不折风骨,采摘一抹“秋菊”,可悟菊初心如炬,谁不为枝头那济世为民的风采所折服。年轻党员、团员干部用真情真心和担当作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干在一起,采摘完一茬菊花后,大家一边将菊花装箱一边学习起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志愿者们向农户们传达了党的二十大主要精神和政策利好,在丰收的美丽秋景里将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的心坎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扎根农民心田。青年党员、团员志愿者们也切实做到了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去,既发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又在助农增收中展现了青年风采,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把为民服务的初心不经意间酿成了浓郁花香,春风化雨般滋润了群众的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迎着深秋的暖阳,走进仁里,一朵朵“菊花”的故事从这里上演......(郑回香)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