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正文

“小阵地”上唠家常 “大战场”里来宣讲——小河镇梓丰村开展夜校助力乡村振兴见成效

时间:2022-07-18 10:10 来源:小河镇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

“拆呦、拆呦,让喽、让喽,拆拆拆、让让让,一让让出个六尺巷。六尺巷,情谊长,它为龙眠添光彩,它为盛世普新章……”7月14日傍晚,位于小河镇梓丰村叶村组的文化广场播放着经典黄梅戏《六尺巷》,老百姓们自发提着小板凳手拿蒲扇来参加该村组织的乡村振兴夜校活动,这是该村组织开展夜校宣讲美丽乡村“五清一改”政策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充分结合本村实际,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组成“乡村振兴夜校”宣讲团,分组深入全村17个村民组,为全村党员群众开办“乡村振兴夜校”课堂,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党史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向群众普及科学种植技术,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20718083512_副本.jpg

摸着石头把河过。因换届之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都有所调整,“夜校”开办当初,该村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有些党员群众不愿接受这种方式,觉得辛苦干了一天的活,还不如回家玩手机休息,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是来参加,来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且根本不遵守“课堂”纪律,每每都是你上你的课,我唠我的嗑,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不足;聘请的讲师在授课方面理论的知识点多,课堂式的教学,操作性的内容少了点。整堂课下来,讲师讲的辛苦,百姓还是觉得枯燥无味;组织者没有较多经验,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等方面都还不能科学的实施,运转起来的效果也还不能达到最初的开办目标和要求,致使“夜校”发展不平衡。该村针对这些问题,也是边开边完善边总结。在开展时间上、授课内容等等方面,该村也慢慢地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学习内容也逐步涉及到红色文化传承、政策法规宣传、专题业务培训、农业知识培训等,通过授课、观看影片、文艺表演等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惠民政策传达给村民。渐渐地,“夜校”成为了村民思想文化、生产生活交流中心,办成了党员群众“愿意来、学得进、用得好”的教学基地。截至目前,梓丰村已开办专场“乡村振兴夜校”13场,大小活动27余次,参加人员达1000多人次,架起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发挥了宣传政策法规、传播各类知识、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现在,村里都流行着这句话:小板凳、大课堂,村干百姓唠家常;小阵地、大战场,面对面地来宣讲。

飞入寻常百姓家。小广场、私人农家菜馆、商超等,这些平常的地方都成了该村夜校的阵地。把夜校开到百姓身边,把政策宣讲到人心深处,这不同于把村民都统一集中在村部讲堂和会议室,实则更拉进了与百姓沟通的距离,也拉进了彼此的心。春日暖阳里,坐在一起就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夏日酷暑里,拿着蒲扇就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齐心协力,同大家一起大力发展好本村各项产业;秋日硕果里,就组织实施好各项目建设,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冬日白雪里,围着一团炉火就以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

乡村振兴夜校不仅丰富了村民的夜生活,让村民潜移默化地了解与自身紧密联系的相关政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而且激发了全村上下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激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下一步,该村将继续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要求,坚持以“扶志、扶智”为主线,结合夜校功能,积极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文明乡风培育、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开展乡村振兴夜校工作。并根据群众培训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需施教,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把夜校真正办进群众心坎里。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帮助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增强群众信心,提升夜校影响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发挥更大作用。(陶金)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