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聚焦石台 > 正文

砂锅族”的“民宿梦”——石台县仙寓镇碧潭村见闻

时间:2020-10-19 08:22 来源:未知 作者:舒春龙 张志成 阅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说走进石台县仙寓镇碧潭村的感受,这两句古诗便是带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山路弯弯,流水淙淙,鸟鸣溪涧,瀑挂云端,徜徉在碧潭村平坑村民组的通组道路上,身边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走出去” 石台“沙锅”香飘西子湖畔

“从这条路可以一直走到牯牛降主峰,另一方向可以到仙寓山奇峰村。”一同前行的碧潭村村民组组长冯能有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碧潭村于2008年,由原美满村和向阳村合并组成,现在分为上山、平坑、黄泥塘三个村民组,这里的人祖辈,历史上都是原安庆地区“八县一市”为躲避地主剥削和逃荒而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翻身做主人,参加了土地改革,分得了山场和田地,当时的产业主要以茶叶为主,林业为辅,并成立了茶叶专业队。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外出务工潮的兴起,当地陆续有人“走出去”,把石台县仙寓镇传统特色小吃“沙锅”,带到了浙江萧山、绍兴等地。美丽的西子湖畔,小小“沙锅”不仅吸引了许多来此打工的石台老乡,更得到了当地市民的青睐。这些“沙锅”经营者们凭着自己的诚实劳动,不仅实现了当初走出大山,外出打工致富的梦想,而且树立了石台良好的对外形象。于是,那个时候起,“砂锅族”也因为收入高、来钱快,在我们这里特别流行,“走出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年下来一般至少能挣十几万,效益好的二十万至五十万不等,一部分农民很早就已经因务工而致富。冯能有接着介绍道。



“引进来”返乡创业带动“民宿”富乡邻

小桥、流水、人家……沿着村组道路漫步,地势渐高,不时见到三三两两老宅民居掩映在苍翠的山峦植被当中。黄土砌墙,木作梁;山石辟筑,茅草房。这里的房屋构造谈不上什么派别,过去人家叫当地住房为住山棚。就是用茅草盖个顶子,然后扎个围墙,算是可以遮风避雨的栖息之地。解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始出现了打土墙、盖小瓦的民房。随着当地群众的不断外出务工挣钱,“口袋鼓起来”的“砂锅族”回来买车盖房已是屡见不鲜。冯能有就当地民宅的发展历程介绍说。“经济条件好了,当地在外乡闯荡的人们,也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今年4月29日,石台正式‘脱贫摘帽’,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了,交通便捷了,环境美化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尤其是县里旅游产业的‘大踏步’推进,各地民宿农家乐风靡,生意火爆,给我们当地的这些‘砂锅族’‘提了个醒’。交通环境硬件条件提升了,口袋里也有钱了,手上还有多年锤炼的‘砂锅’手艺,是不是可以和家里那些闲置老房子结合一下,借着旅游发展的强劲东风,搞出点‘名堂’,一来圆了‘砂锅族’回乡创业发展民宿的梦想,二来借着民宿发展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带动务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气。”谈到发展思路,冯能有兴致勃勃的说。



“瑶子潭、猴子洞、十八弯……”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与此同时,当地流传的人文地理故事伴随着冯能有生动的讲述,让笔者听的津津有味。正午时分,笔者一行已是饥肠辘辘,做客山野民宿,土菜佳肴飘香,鸟飞风吟泉流,眼前一切既饱“口福”,又饱“眼福”。谈到眼前这山珍美味和家乡美景,在外做砂锅的当地农户舒炳春,一脸骄傲。他说:“我们碧潭村的生态资源非常优越,‘砂锅族’们又有好厨艺和经济基础,能把这些闲置的老房子利用起来,发挥我们的特长办民宿,利用自己常年在外的人脉资源,把游客“引进来”,带动旅游产业,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也是我们的心愿。”“目前,已经几户‘砂锅族’率先返乡张罗起民宿的事儿,看着生意红火,在外很多务工人员闻讯后,纷纷询问,跃跃欲试,村里也积极与他们联系,为这些“砂锅族”实现“民宿梦”做好对接服务。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眼见着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走出去”的“砂锅族”依旧乡音不改,正紧跟石台县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努力在家乡这片沃土上干出一番新天地。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