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村镇创建 > 正文

小河镇樟村村:全村“颜值”和村民幸福指数实现双提升

时间:2020-12-01 10:40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石泽丰 阅读:

近年来,石台县小河镇樟村村在联系单位大力帮扶下加快发展,同时自身也不断努力奋进,既做靓了村容村貌的“面子”,也做实了村民致富的“里子”——

11月23日中午,天空阴沉。石台县小河镇樟村村村民胡孝文把家里的东西整理好后,刚一出门,迎面碰见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七六二处处长龚俊华。胡孝文一边转身迎着龚俊华,一边激动地说:“龚处长,您过来时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七六二处是樟村村的联系帮扶单位,而胡孝文又是龚俊华的帮扶联系人。在他心里,龚俊华就是一个大恩人。“我家大大小小的难处,龚处竭力帮助了许多次。”胡孝文的贴心话,在樟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查显明口中得到了证实。查显明说:“胡孝文是我们村2015年建档立卡的一个贫困户,2016年龚俊华联系他后,就为他想点子,找致富的路子,2018年,胡孝文成功脱了贫。”如今的胡孝文,住的是三间两层的小洋楼,现在手头上宽裕了,上次还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下,掐指一算,整整花掉8万元,对此,胡孝文认为花得值:“我们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个体的农户,我们也要靓起来。”

胡孝文的屋后就是石林河,河水清浅顺流而下,沿河新砌的近1米高白色马头墙如两条长龙一般,沿着两边的河堤自上而下。河的对岸就是樟村村美丽乡村建设点,几个工人正在忙着修建凉亭。现年80岁的村民曹得强看着在建的凉亭一天一个样,感叹:“村里花钱给村民建悠闲场所,我活了八十年,还是头一回见!”

樟村村原本是一个非重点贫困村,山多地少,资源贫乏。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外出务工和传统茶叶种植为主。面对这种现状,村“两委”一班人在七六二处和石台农村商业银行等单位的帮扶下,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着力在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上下功夫,全村“颜值”和村民幸福指数得到了较大提升。

曹得强指着即将建成的停车场说:“以前,这里尽是茅房、杂物间,且非常破旧,不说外来的游客,就是我们自己看也看不过去。”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曹得强和所有的村民一样,给村“两委”一班人点起了大大的赞。为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樟村村先后完成了该村至梓丰村通村道路改造工程,兴建人行道290米、过水桥2座、道路防护墙长达900余米,对樟村村2.68公里的村道进行了硬化,硬化混凝土沟渠231米,整治山塘1口。“这些都是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村“两委”,就得坚持这些问题导向,逐一为民解决好难题。”樟村村村委会主任江文佳如是说。

在搞好“面子”的同时,江文佳也在探索让全村325户村民早日致富的新路子。他根据每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状况、本人愿望和自身发展能力等,制定了规模不一的种养殖计划。“我们坚持能大则大、能小则小的原则,从传统的鸡、鸭养殖到具有特色的蜜蜂、肉兔养殖,从植树种果到特色品牌绿茶发展,村里现在样样俱全。”江文佳高兴地说。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村养殖业户已发展到了23户,种植户已发展到了27户。为助农增收,七六二处还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上门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在保障贫困户不掉队过程中,除樟村村安排了15人进入公益性岗位外,七六二处也介绍和安置部分贫困户就业。通过一系列的增收措施,全村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达到了5000元以上。(石泽丰)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