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村镇创建 > 正文

石台丁香镇:红桃村的红色传承

时间:2020-07-30 09:00 来源:丁香镇 作者:任晗 阅读:

丁香镇红桃村创造了山村发展的奇迹,短短十余年,把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山村建设成美丽富饶的示范村,赢得“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生态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红桃村十年磨一剑,打造金名片的秘诀,源于红色记忆、红色传承。

红桃村地处石台县丁香镇西南深山,村域近十六平方公里,一条十多公里的山坞由浅入深、由低而高串起数个自然村,山路十八弯,山外有三村,流水淙淙的红桃河穿村而过。两千余亩耕地,两万多亩山场是红桃人的共同家产。贫瘠的土地,贫穷的山村,是红桃人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历史的恩赐给了红桃村播撒革命火种的机遇,让红桃人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4年底,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谴队北上抗日,途径石台时曾在这里组织部署了对敌斗争行动。1935年8月,中共江南特委领导的贵秋东地区“中秋暴动”取得胜利后,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由东至高山迁至红桃村。特委会、特区苏维埃政府等机构转移至小南坑;制衣厂、药硝处设在小南谢家老屋;看守所、医院设在大南。一时间,红桃民众革命热情高涨,全力支援特区行动,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投入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皖浙赣支队队长倪南山、政委杨明曾率部在红桃开辟游击战场,红桃民众又一次奋力支援对敌斗争……

历史的原因,红桃人与人民子弟兵结下深厚情谊,而人民的队伍忠贞不渝、百折不挠、英勇善战、奋不顾身的红色基因也深深植根于红桃人的血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红桃人引以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家园曾经是革命根据地,他们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是老区往事,他们向儿女们讲述最多的是红军和游击队的故事。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红桃,当党的富民政策传遍红桃,红桃人感到无比欣喜,兴业奔富是世代红桃人的梦想。如何兴业?怎样创富?村两委组织的“诸葛亮会”很快给出了答案:弘扬老区精神,坚定信念,群策群力,甘于吃苦,勇于奋斗,因地制宜闯出一条致富路。民心凝聚了,发展经济的主张越来越多,富民强村的思路愈加清晰。要想富,先修路,他们通过集资筹资、投工投劳,很快开通了上山的“致富路”。接着,规划先行,措施跟进,拟定并推行生态林业建设、立体农业发展、庭院生态、生态能源建设、一体化生产经营五种生态经济模式。让村民始料不及的,红桃的发展创举如期获得了成功。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朝成名天下知。红桃的发展模式被总结为闻名遐迩的“红桃经验”。

 


 

尝到了兴业致富甜头的红桃人,并不满足小富即安,他们禀承红色记忆,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强村富民。村两委多次外出考察后,决定将村外两千多亩普通农田改为便于经管的无性系茶园,同时将进村公路升级改造成沥青路,将田间机耕路改成石板路。事实胜于雄辩。一个茶季下来,经济效益由过去每亩几百元增至几千元,村民的钱袋子真正鼓了起来。每逢年终晒“收成”,村民们无不信心满满,笑逐颜开。

红色传承,路在脚下。八十多年来,一辈辈红桃人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精彩转身。如今,富裕起来的红桃人,在村两委带领下继续为红桃增光添彩,围绕拓展红色生态游,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更加注重村级社会事业建设,齐心协力建设文明红桃、生态红桃、和谐红桃,努力使红桃更美,红桃更“红”。

有理由相信,充满传奇色彩的红桃村,这片拥有红色记忆的革命热土,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一颗璀璨明珠。(丁香镇 任晗)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36)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