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村镇创建 > 正文
七都镇:践行“两学一做” 争当“绿水青山与 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时间:2016-06-16 14:36 来源:未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王学军调研池州时提出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打出自己的品牌,努力建设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目标要求,七都镇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争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为主题,立足镇情,因地制宜,稳打实抓,取得实效。
刮骨疗毒护绿清源
七都镇坚定不移以保护绿水青山为“第一责任”,以企业污染整治为重点,全面加快对全镇企业污染的依法整治工作;不遗余力地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对违建污染企业将实行“挂牌销号”制度。同时,抓好全镇各企事业单位、各项目用地全程监管,努力实现园区外基本没有工业、园区内基本没有非生态工业,使工业经济得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要对七都工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把好准入门槛,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先前该镇共有木竹加工企业21家,消耗资源严重,他们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清除木材加工微小企业,促进规模企业八达木业转型升级,关闭三林木业有限公司。牢牢守住青山绿水,为石台加快建设原生态最美山乡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绿富美”“三区”建设
该镇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绿富美”“三区”建设。坚定绿色生态责任担当,打造综合整治先行区。严管7家在建企业规范建设,完成3家改造提升企业整治验收,基本建成镇区、移民搬迁点污水主管网工程,坚决拆除不能合法化的历史旧厂房,在12月底前完成环太平湖王村河生态化综合治理;坚定绿色生态经济转型,打造生态产业集聚区。做大生态农业,积极扶持花茶、高山蔬菜、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争取年底前建成花茶基地2个,精品农业观光园2个。做优生态工业,将全镇80%的区域列为工业禁入区域,推动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增加技改投入。培育第三产业,围绕“一路两河三区”建设思路,推进省道325沿线、雍溪河、清溪河生态治理、鱼龙洞景区、高路亭传统古村落、七井山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坚定绿色生态项目支撑,打造美丽村镇示范区。重点推进启田名人美术村工程、小流域治理、镇区基础设施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将治水、治污、治乱三大工程列为2016年镇村联动办实事项目。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重点实施七井山、镇区改造、省道325线、景区干道绿化等项目,建成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个美丽风情宜居小镇。
打造知名的魅力小镇
该镇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建设,先后荣获安徽省生态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全国山茱萸之乡、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多项荣誉称号。找准定位,增强绿色发展的政治定力。根据七都区域空间规划,结合 “十百千万”,即十里茱萸长廊、百年风韵古居、千年古镇风情、万古溶洞地貌的建设总体要求,对镇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把全镇划分为生态经济重点发展区、适度开发区与生态保护区三类主体功能区。主动作为,激发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力。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已初步形成七井山枣皮子、七都片硒稻子、六都片油菜籽、河口片茶叶子的“四子”产业格局。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3000多亩,大力发展高端蔬菜、富硒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通过“富硒”超市品牌,把在外的近100家超市变成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直销店。美丽乡村各具千秋,引进了润九集团7.2亿七井山休闲养生度假基地项目,启动六都村农家乐综合体建设,推进老镇区改造和启田美术村旅游精品村、高路亭传统古村落建设。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依托七井山景区,挖掘茱萸文化,努力打造省内外知名的山茱萸文化节。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经济
生态是最大的底色,山水是最好的资源。在今年工作谋划和发展中,将通过强化生态理念、紧扣发展定位、找准突破点、强化文化植入,打造七都“生态经济”。为此,该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干部的思想认识、大局意识、示范意识和引领意识,其次,镇党委政府与下属各行政村将签订责任状,明确生态保护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最后,要求党员要作为生态保护的先行,纳入党员实事先锋承诺,并聘请生态巡查员,设立生态保护微信平台,进行动态式曝光,将责任落到实处。同时,明确“魅力七都,生态古镇”发展定位,围绕“旅游宜居小镇、休闲养生基地、文化古村落”三位一体的目标,提出了“一心一环两片”的发展思路。并以名人美术村品牌为引领,以七都村为中心,借助合铜黄高速出口,放眼长三角等地区,谋划3小时旅游圈,做大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最终实现财富流。不仅如此,还将强化文化植入,打造精神回归的家园,通过抓实“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并注重乡村个性改造,强化建筑细节檐、廊、窗格、马头墙的融入,打造“白墙黑瓦”的整体格局。同时,以农耕民俗文化为主调,通过乡村文化礼堂、移民扶贫搬迁等项目以及环太平湖区域的油菜花等色调渲染,营造小桥、流水、古道、人家的整体感觉,使七都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努力打造七都升级版
前些年,该镇 “四乱”并存:山乱挖,水乱排,房乱建,景乱开。近年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他们以铁的手腕抓整治、抓落实。为此他们切实开展治山、治水、治村、治景的“四治”工作。停止实施土地开垦项目;规范石灰岩采矿点,关闭小型采石场;停止河道采砂;流转5个行政村2000亩山林进行统一规划,投资2300万元进行15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投资1500万元建设街道污水主管统一纳污;拆除、搬迁沿溪源头岸边禽畜养殖场。不仅如此,七都街道还拆除违章建筑5000平方米;改造民居外立面3万平方米。通过“四治”七都再现了“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生态景观。2015年七都镇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为“美丽宜居小镇”;高路亭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芳村村、黄河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下一步,七都镇将积极推动实现“新四变”:把七都街道变为特色风情小镇,把七井山景区变为国家4A级景区,把七都农副产品变为旅游商品,把七都农民变为生态建设从业者,打造七都升级版。
目前,该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正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规划,创新构建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积极转化生态优势,奋力争当全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七都镇 吴宣)
刮骨疗毒护绿清源
七都镇坚定不移以保护绿水青山为“第一责任”,以企业污染整治为重点,全面加快对全镇企业污染的依法整治工作;不遗余力地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对违建污染企业将实行“挂牌销号”制度。同时,抓好全镇各企事业单位、各项目用地全程监管,努力实现园区外基本没有工业、园区内基本没有非生态工业,使工业经济得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要对七都工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把好准入门槛,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先前该镇共有木竹加工企业21家,消耗资源严重,他们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清除木材加工微小企业,促进规模企业八达木业转型升级,关闭三林木业有限公司。牢牢守住青山绿水,为石台加快建设原生态最美山乡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绿富美”“三区”建设
该镇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绿富美”“三区”建设。坚定绿色生态责任担当,打造综合整治先行区。严管7家在建企业规范建设,完成3家改造提升企业整治验收,基本建成镇区、移民搬迁点污水主管网工程,坚决拆除不能合法化的历史旧厂房,在12月底前完成环太平湖王村河生态化综合治理;坚定绿色生态经济转型,打造生态产业集聚区。做大生态农业,积极扶持花茶、高山蔬菜、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争取年底前建成花茶基地2个,精品农业观光园2个。做优生态工业,将全镇80%的区域列为工业禁入区域,推动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增加技改投入。培育第三产业,围绕“一路两河三区”建设思路,推进省道325沿线、雍溪河、清溪河生态治理、鱼龙洞景区、高路亭传统古村落、七井山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坚定绿色生态项目支撑,打造美丽村镇示范区。重点推进启田名人美术村工程、小流域治理、镇区基础设施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将治水、治污、治乱三大工程列为2016年镇村联动办实事项目。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重点实施七井山、镇区改造、省道325线、景区干道绿化等项目,建成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个美丽风情宜居小镇。
打造知名的魅力小镇
该镇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建设,先后荣获安徽省生态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全国山茱萸之乡、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多项荣誉称号。找准定位,增强绿色发展的政治定力。根据七都区域空间规划,结合 “十百千万”,即十里茱萸长廊、百年风韵古居、千年古镇风情、万古溶洞地貌的建设总体要求,对镇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把全镇划分为生态经济重点发展区、适度开发区与生态保护区三类主体功能区。主动作为,激发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力。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已初步形成七井山枣皮子、七都片硒稻子、六都片油菜籽、河口片茶叶子的“四子”产业格局。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3000多亩,大力发展高端蔬菜、富硒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通过“富硒”超市品牌,把在外的近100家超市变成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直销店。美丽乡村各具千秋,引进了润九集团7.2亿七井山休闲养生度假基地项目,启动六都村农家乐综合体建设,推进老镇区改造和启田美术村旅游精品村、高路亭传统古村落建设。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依托七井山景区,挖掘茱萸文化,努力打造省内外知名的山茱萸文化节。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经济
生态是最大的底色,山水是最好的资源。在今年工作谋划和发展中,将通过强化生态理念、紧扣发展定位、找准突破点、强化文化植入,打造七都“生态经济”。为此,该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干部的思想认识、大局意识、示范意识和引领意识,其次,镇党委政府与下属各行政村将签订责任状,明确生态保护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最后,要求党员要作为生态保护的先行,纳入党员实事先锋承诺,并聘请生态巡查员,设立生态保护微信平台,进行动态式曝光,将责任落到实处。同时,明确“魅力七都,生态古镇”发展定位,围绕“旅游宜居小镇、休闲养生基地、文化古村落”三位一体的目标,提出了“一心一环两片”的发展思路。并以名人美术村品牌为引领,以七都村为中心,借助合铜黄高速出口,放眼长三角等地区,谋划3小时旅游圈,做大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最终实现财富流。不仅如此,还将强化文化植入,打造精神回归的家园,通过抓实“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并注重乡村个性改造,强化建筑细节檐、廊、窗格、马头墙的融入,打造“白墙黑瓦”的整体格局。同时,以农耕民俗文化为主调,通过乡村文化礼堂、移民扶贫搬迁等项目以及环太平湖区域的油菜花等色调渲染,营造小桥、流水、古道、人家的整体感觉,使七都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努力打造七都升级版
前些年,该镇 “四乱”并存:山乱挖,水乱排,房乱建,景乱开。近年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他们以铁的手腕抓整治、抓落实。为此他们切实开展治山、治水、治村、治景的“四治”工作。停止实施土地开垦项目;规范石灰岩采矿点,关闭小型采石场;停止河道采砂;流转5个行政村2000亩山林进行统一规划,投资2300万元进行15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投资1500万元建设街道污水主管统一纳污;拆除、搬迁沿溪源头岸边禽畜养殖场。不仅如此,七都街道还拆除违章建筑5000平方米;改造民居外立面3万平方米。通过“四治”七都再现了“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生态景观。2015年七都镇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为“美丽宜居小镇”;高路亭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芳村村、黄河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下一步,七都镇将积极推动实现“新四变”:把七都街道变为特色风情小镇,把七井山景区变为国家4A级景区,把七都农副产品变为旅游商品,把七都农民变为生态建设从业者,打造七都升级版。
目前,该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正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规划,创新构建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积极转化生态优势,奋力争当全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七都镇 吴宣)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