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村镇创建 > 正文
石台琏溪村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2016-06-15 15:15 来源:未知 作者:文明网编辑 阅读:次
石台县横渡镇琏溪村是2014年全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也是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2013年初以来,该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围绕“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五化”目标,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整体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实效。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宗祠和7栋明清时期古建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转运设施完善;建立了村级示范幼儿园,村卫生医疗室、计生服务室、公安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2014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低碳行动
该村组建了一支由20名妇女组成的环境清洁队伍,结合“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每月对公路沿线、宇溪河道内和村庄内的卫生进行清理,保持村庄环境整洁、道路通畅、空气清新。

图为琏溪村古老的民宅

干净整洁的院落
多种形式开展“低碳生活进家庭”活动,成立低碳生活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低碳生活志愿服务、向村民讲解低碳生活的好处,倡导绿色生活,进行有效宣传;利用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向村民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评选了绿色环保家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家庭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
整合资源 完善村庄设施
琏溪村以环境整治为主体,整合农委、财政等资金,建立两个村民文化广场和休息廊亭,对村内的古井设置护栏进行保护,设置了以孝文化、传统道德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汪氏宗祠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8处文化墙。广栽花草树木,栽植香樟、桂花、海棠、樱花、红花木槿及球罐木等各类苗木800棵,实现绿化率30%以上,村庄内修建污水管网600米,实现了雨污分离,新建了生态污水处理场一座。配备垃圾箱26个,垃圾中转点2个,专职保洁员2名,按照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成立环境卫生履责考核小组,与89户家庭签定环境卫生责任书,完善了琏溪村环境卫生处理长效机制。

图为琏溪村特色文化墙

图为琏溪村特色文化墙
为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推进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将琏溪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2015年琏溪村又成功申报了池州市“美丽家园行动”项目,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增强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树文明新风,建设美丽家园。

扎实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
为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家庭积极投身琏溪村精神文明建设,2015年琏溪村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特色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市级“五好文明家庭”4户、市级“平安家庭”3户,“好媳妇”1名,“好婆婆”2名,“好夫妻”1名,“好儿女”1名“绿色环保家庭”45户,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村级各项创建活动中。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低碳行动
该村组建了一支由20名妇女组成的环境清洁队伍,结合“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每月对公路沿线、宇溪河道内和村庄内的卫生进行清理,保持村庄环境整洁、道路通畅、空气清新。

图为琏溪村古老的民宅

干净整洁的院落
多种形式开展“低碳生活进家庭”活动,成立低碳生活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低碳生活志愿服务、向村民讲解低碳生活的好处,倡导绿色生活,进行有效宣传;利用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向村民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评选了绿色环保家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家庭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
整合资源 完善村庄设施
琏溪村以环境整治为主体,整合农委、财政等资金,建立两个村民文化广场和休息廊亭,对村内的古井设置护栏进行保护,设置了以孝文化、传统道德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汪氏宗祠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8处文化墙。广栽花草树木,栽植香樟、桂花、海棠、樱花、红花木槿及球罐木等各类苗木800棵,实现绿化率30%以上,村庄内修建污水管网600米,实现了雨污分离,新建了生态污水处理场一座。配备垃圾箱26个,垃圾中转点2个,专职保洁员2名,按照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成立环境卫生履责考核小组,与89户家庭签定环境卫生责任书,完善了琏溪村环境卫生处理长效机制。

图为琏溪村特色文化墙

图为琏溪村特色文化墙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