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仁里镇:“三心”促“三力”,为民办实事
石台县仁里镇着眼于巩固村(社区)“两委”换届成果,根据省市县部署,在全镇开展“开门一件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解决“一件事”撬动发展“大干事”。
秉“初心”,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民生无小事”,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秉持初心,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做切实要干的大事,坚持入户走访,实地了解民之所需。仁里镇15个村、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分组入户,累计走访2303户,了解群众需求536件,解决群众问题400余件。
七里社区、新街社区“两委”班子聚焦群众生活中的问题需求,围绕文明创建、社区综合治理、物业服务、居家养老等问题,组织30余名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宣传,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登记服务事项80余项,解决问题50余件。
这段时间以来防疫形势严峻复杂,面对群众的担忧,仁里镇迅速反应,把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当前工作第一位,联合石台县医院,开设17个采样点,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尽锐出战,组建17支党员先锋队,200余名党员志愿者冲在一线,进行场地布置、环境消杀、秩序维护、现场服务、人员转运等,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仁里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完成,共计完成核酸采样18331人。
怀“真心”,激活美丽乡村魅力
“履新即履职,上任即奔跑”。仁里镇村(社区)“两委”班子一上任就将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放在心上,自换届以来,全面启动民生工程建设工作。
“我们这稻田收割的时候机器很难进去,很浪费抢收时间”。三增村的富硒稻田缺乏高效的机械化,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难题。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把建设“农田护坝及机耕路”当做“开门第一件事”。通过前期摸排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将修建2350米长的护坝,硬化机耕路路面1000米,硬化沟渠400米。目前项目已进展3/5,正在铺设耕路面碎石垫层,施工护坝挡墙。全部完成后,水利设施、机械化作业等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大大提高土地产量,预计收益农户297户。
东山村、高宝村两委聚焦乡村新面貌,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五清一改”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完成农村改厕55户,全村改厕完成比例超80%,开展环境卫生宣传26次,完成2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理村内塘淤2处,清理乱搭乱建20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个,建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民组2个。
用“恒心”,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念好“产业经”,走好“致富路”。仁里镇聚力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产业发展走向持续化。
缘溪村“两委”班子发挥高速口区位优势,依托醉山野旅游资源积极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已发展农家乐30余家。以实现“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景观绿化及打造绿水青山主题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缘溪村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优化缘溪村庄布局,美化高速沿线及高速出入口景观环境,着力提升石台县城市形象,打造石台县乡村旅游示范窗口和乡村振兴样板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发展标准化特色民宿,支持村集体流转村庄周边零散土地,建设农耕采摘园、体验园等,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
杜村村的田间地头,村“两委”班子刚上任,就谋划起了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根据土壤情况、地理环境,村“两委”班子前往各村居考察,最终选定“丝瓜络”和“富硒稻”种植。规划丝瓜络种植基地25亩,富硒稻种植基地60亩,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预计带动20余户增收致富。
同心村“两委”班子依托产业园优势,全力支持推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自上任后,全员出击,全程驻点,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问题,做好沟通桥梁,促进土地征迁。目前产业园已基本完成各地块土地征迁步骤,正在逐步建设中,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80000㎡。预计建成后将吸引大量企业入驻,解决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家门口”务工。(宋佳琪)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