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台文明网!-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未成年人 > 正文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 ——石台县“十三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回眸

时间:2020-12-29 08:53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蔡文兵 阅读: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石台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教体局的精心指导下,石台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不断增加供给 普及水平持续提升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目的,石台教育五年来持续发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普及率明显上升,本科达线率连年提升。

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新建城区幼儿园1所,实现县示范园与实验小学剥离并整体搬迁,新建、改造乡镇中心园5所,改扩建附属园7个,增加学前学位860多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37%。加强家校联系,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缺失。重视残疾学生就读问题,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入学的需要。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零障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34%。在全省率先实现高中免学费政策,“十三五”期间,普通高中地方政府免学费832.235万元,免除中职学费400.7万元。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85%。高考本科达线率连年提升,职业高中对口升学考试本科达线率在全市位居前列。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督导,2018年,该县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不断加大投入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石台县始终将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本级财政投入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其中,2019年义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增长幅度全省第一。

在保持本级财政对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抢抓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703亿元。完成县示范园易址重建、池州生态经济学校实训楼项目、县二中综合楼项目主体工程、占大中心学校综合楼及运动场等重点项目;整体改造占大中学和丁香中学;改造小河中学周转宿舍,新建矶滩中心、横渡中心和小河中心、丁香中学等中小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共计180套,实现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全覆盖;新建栗阳幼儿园、矶滩中心学校运动场等项目35个;投资约1.2亿元的七里中心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开工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采购学生公寓空调130台,升级改造石台中学校园监控网络,完成高考改革走班制教室及办公室改造,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速。稳步推进16所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7个主讲课堂完成智慧学校课堂升级。全县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和校园监控联网全覆盖。

不断聚焦公平 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石台县聚焦教育公平,推动协调发展、一体发展,最大限度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

编制实施《石台县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完成石台中学初中部分离,成立县二中,完成池州生态经济学校(原职教中心)易址重建,启动七里中心小学易址重建,县城区学位供给基本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建设好乡镇中心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采取增加和完善寄宿设施、县域统筹实现农村学校和幼儿园“免费午餐”全覆盖等措施,有效解决学生就学困难。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5年累计招聘“特岗”教师87人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目前已定向培养教师55人。利用在线课堂等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保证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石台中学高中招生指标80%分配到各初中,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十三五”期间,石台县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将扶智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构建覆盖到位的教育资助体系和控辍保学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各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一个不漏”,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一个不失”。让每一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今年疫情期间,确保了全县8027名中小学生线上教学不漏一人,全县各校(园)顺利复学。

不断推进全民健身  体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稳步推进《石台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为“旅游兴县”作出了新贡献。

2016年以来,全民健身组织不断扩大,全县体育社会组织达10个,会员总数1200余人。全社会参加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约3.7万人,占常驻人口的37.1%。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以来,举办各类健身活动95场,参加人数1.7万人次。本土特色赛事知名度日益提升。牯牛降登山节、怪潭漂流、“横渡之春”摄影比赛暨花海骑行活动已成为地方特色品牌,为“旅游+体育”注入新活力。全民健身设施改善明显。县区“五个一”如期达标,50%的乡镇完成“三个一”建设任务,乡镇、行政村和社区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投入资金620万元整体改造东方红体育场,投入资金550万元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馆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建金钱山体育场。截至目前,全县体育场地数329个,总面积18.19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83平方米。

回首来路,教育事业的阔步前进让人幸福满满;展望未来,教育事业前程锦绣让人信心百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不仅是民意所向、民心所盼,更是民族复兴之基,全县教体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文明网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